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德国默克尔在南京吃饭时掉了快面包

(2023-01-22 13:45:03) 下一个

德国默克尔在南京吃饭时掉了快面包

                         2007年8月30日

何必

默克尔总理在拿食物时,一不小心把麦片面包掉在地上,她不让赶过来的餐饮经理帮忙,而是自己将面包捡起,放回了自己的盘中……(略。)   

这是当天该报的一则重点报道。这篇标题为“默克尔在华吃自助餐:面包掉地又捡回自己盘中”的文字,在短短六百多字的正文当中,以极为谄媚的语调对于这位到南京访问的德国女总理竭尽捧臭脚的之能事,把这个德国女人身上留在南京的闪光点恨不得全部都宣泄在如此溢美之词当中。

看了这等文字,也就知道,在凤凰卫视做节目时,曹景行在录制场所外对我说起过的一个有趣的事。

今年,一个新任省部级大员莅临新职所在地,当地自然万众瞩目。可当地所有的活动,并不能因为这个大人的驾到而全部停顿,等待着这个一把手发号施令才能衣食住行,原本定下来的事情还要继续办理。可是,新任大人显然是不会参与类似新开张店铺、新开工项目的剪彩仪式,谁都要在新官到任之际做出点子威风凛凛清正廉洁的姿态来;而这种仪式,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又必须有官员到场才能使之具备权威性正当性合法性先进的性,更何况,如果没有官员到场而导致业务萎缩凋敝,未来这个新任一把手怪罪下来也让下属吃饱了兜着走。

由于官场风云变幻,原定到场助兴并喧宾夺主的贪官污吏已然被拿下,现在只能又副手到场,这也是不得以的事,官商勾结嘛,都是一条线上栓着的蚂蚱呗。

可问题在于,副手参加这种活动,而不是一把手光临,这显然会有越俎代庖的迹象,会招惹到新任官员不悦,追究起来,那可担待不起。

于是就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怎么办?

还是那些充满中国特色创造力的官员们有办法。一切照常进行,只不过变化了的,就是将这种活动只在当地都市报纸和晚报上报道,在当地党报上只字不提。因为,现在的官员大人都只看党报,而没有时间去瞥一眼都市报或者晚报。

如此这般,相得益彰,各得其所。按照时髦的话说,叫做多赢。

这就相对于什么?社会上早就流传着,如果配偶当中有一个在外花边悱恻,闹得满世界都知道,而配偶当中的另一个是最后才知道的。

全社会齐心协力瞒着一把手,当也是很容易的。地头蛇嘛,就是土皇帝,不穿衣服也照样招摇过市。现在连敢说真话的小孩子都全部被扼杀掉了。

当然啦,晚报的读者定位,就是给广大市民。如果悉数是那些充满了打官腔的内容,都是官方已经里那些八股八卦,是不会招待见的。所以,晚报也不会将发力点用在正儿八经的内容上。比如,这次这个德国女人访华,内容牵涉到人权问题、双边贸易问题、中国黑客入侵德国政府网站问题,等等。如此内容,连南京党报也懒得介入,还是留给北京的官方媒体去画蛇添足自圆其说。

由是,晚报采集些个吃喝玩乐的花絮,也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可即使如此,晚报的行文之中,还是溢满了溜须拍马的意味,生怕一个现如今作为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的欧盟的领导者之一的国家政府首脑到访,当地媒体没有伺候好,让上边怪罪下来很是吃不消。

不就是拍马屁嘛,这还不是中国人的强项?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里全部都是这个,连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离经叛道的孙悟空也未能幸免。官本位,权力至上,惟上惟大,一切原则和人伦皆向权力臣服,这有什么新鲜的?不就是竭尽赞美的本事嘛,在中国这已经是一套完整而高效的标准化操作模式,吹牛本来就不上税,多说点子夸奖的话语,注定是不会有错的。

“低调、朴素、谦和、平易近人,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喜爱,给接待她的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虽是一国领导人,但默克尔在南京却处处像一个普通客人”,“谢绝了工作人员的服务,坚持自己到自助餐台取食物,并自己动手切法式长棍面包”,“收到礼物,默克尔总理还饶有兴致地打开细看”……

嘿嘿。

这种笔法,凸显出中国的报纸记者的奴才心态吧。

这个德国婆娘在中国记者的笔下,被描绘成了多么伟大而神圣的权力典范。

我听郭德纲相声,说布什派了个金发闭眼的女人到中国找他,把那个米国人称作“布什派来的瞎娘门儿”,这种路数,是不是有违周恩来“外事无小事”的外交原则?没弄出什么外交风波来?

可这种描述当中,有些常识性的操作都出现了错误。比如,默克尔根本就不是什么国家领导人,而只不过是个政府总理。晚报记者连国家与政府的关系都没有弄明白,就大言不惭地喋喋不休;更为荒唐的是,这种文字竟然通过了编辑和编审的重重审读,大摇大摆地公之于众,由此可见晚报的水平如何了。

同时应该看到,在西方国家,不管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政府首脑,本来就是个“普通人”,并不由于其掌握权力而高人一等,也照样要接受法律的制约,媒体的监督,民众的批评。无处不在的德国媒体逮着前总理在周末时竟敢动用工作日期间才能使用的公车回家,于是给予曝光,导致总理不得不支付这次在中国人看来是偶然的用车的全部成本,并通过媒体向全国人民道歉。哪儿像中国,公车三分之一公用,三分之一家属用,三分之一司机用;而且就算在北京,随便什么贪官污吏的车辆驶过,交通警察也要封锁道路,进行临时的交通管制(北京机动车驾驶员提及此事无不恨之入骨),待到官员车辆通过,社会车辆才可以使用解除封锁的车道;而挂有军警拍照的车辆更是在没有交通管制的情况下也照样横冲直撞,恨不得军警车辆拍照造假猖獗屡禁不止。

咱也能时不常看到媒体上的报道,什么领导又要下基层了。每当我看到这样的消息,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被视察的基层又得鸡犬不宁了。在北京,太知道这种下基层意味着什么了——行前数天,就有先头部队前往,在基层领导的陪同下安排保卫工作,并且将行程拟定好了的将要到访的办公室、住处、车间、巷道等场所翻个底朝天,工作人员的所有私密物件也要被通通打理一遍;等到真的来了,车水马龙前呼后拥鸡飞狗跳人仰马翻,基层自己的保安统统靠边站,全副武装的警卫和便衣密密麻麻,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如临大敌;被到访基层上上下下草木皆兵唯恐闪失,将如此作秀必须滴水不漏严丝合缝,领导说什么话,要接上什么反馈,脸上要堆出什么样的微笑,露出几颗牙齿,面部第几根神经要有多大幅度的抖动,面对摄像机、录音机等媒体设备要保持多少厘米的距离,等等,事无巨细,确保表演的成功进行,以及媒体歌功颂德的素材的充裕……直等到领导体恤完民情,发表了感人至深的肺腑之言,也握住了劳苦大众手被摄像机悉数拍摄下来,随从人员围绕领导点头哈腰簇拥着英明伟大的指点江山发表重要讲话闭嘴之后,风卷残云而去,所有人才得以大大地呼出一口气来。

中国古代,皇帝还来不来就微服私访,现在的领导们恐怕连这个条件都不具备。一方面,科技的发达使得保安措施很难万无一失,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谁都很难承担;另一方面,高科技使得所有行程都可以被提前预知,即使是突然间的走访,也拦不住比如手机短信之类的的欺上瞒下手法的娴熟使用。因此,这也是现在领导视察都是经过周密安排的,也妨碍了领导对于真实情况的体察,同时,也确保了中国不会出现什么萨达特、甘地、拉宾、林肯等在高位被暗杀的灭顶之灾。

瑞典前外交大臣林德,下班后到超市里购物,被来自巴尔干的歹毒刺杀身亡,引起了国际上的轩然大波,更是使瑞典在斯堪迪纳维亚诸国当中在原本就很排外的基础上更加敌视外来人口。但即使如此,瑞典、以及北欧诸国、乃至欧洲大陆很多国家的政府要员,依然还是个“普通人”,还得在下班后自己提着篮子在超市购物,在业余时间只能与其他人毫无区别地走在车水马龙之中。2001年我来挪威,一天听到周围的中国人说,当天在大街上碰到了当时全世界瞩目的挪威王子的新婚妻子,就是那个中国人称之为拖油瓶的带着个孩子的新娘,向其打了个招呼,并且还邀请与之合了个影。这在欧洲是个很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中国却被升华到了平易近人朴素大方等等神仙境界上。

该晚报的报道标题是“默克尔在华吃自助餐:面包掉地又捡回自己盘中”。这种标题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什么呢?默克尔把面包掉在地上了,自己又捡起来放到盘子里,可能还给吃了。

这说明了什么呢?

晚报的意思是说,看看,人家德国女总理是多么自己动手体恤民情,多么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言下之意,如果换了中国官员,掉了就掉了,一脚踢到边上去,再拿一块就是了;或者,就让旁边的服务员给拾掇了;即使摆摆样子,也会有服务人员恭恭敬敬递上来。对于中国官员的举动,媒体还会有话可说:面包掉地依然不忘锄禾日当午,艰苦奋斗传统沐浴在与时俱进之中……

依我看,首先,说明默克尔笨,手脚不利索,小脑发育有问题,连拿块面包都拿不稳当,都往地下掉,怪不得她观赏德国世界杯时的姿态被全世界嘲笑。

其次,默克尔对中国环境缺乏了解,特别是对于在中国掉在地上的食物该如何对待缺乏基本认识。

我现在就在欧洲。到过欧洲、特别是西欧和北欧的人都知道,这里的环境卫生状况是什么样的。上次我到挪威来,闲极无聊写了20多万字的观感,其中有很大篇幅涉及到了这里的环境卫生状况。简单说,这里干净到什么程度?可以一手收拾垃圾袋,一手往嘴里塞食品,而且两手可以交替着用。这并非是哗众取宠,而是我亲眼所见。

在这里,从电梯里出来到了大门口,就可以脱去鞋子。楼道里,通常是光着脚或者只穿袜子,这里的地面是很干净的,通常,掉在地上的食物都是捡起来直接放到嘴里,并不像中国那样或者扔掉,如果舍不得就要加以清洗后再食用。

想必,默克尔还是沿用着欧洲的规范,不了解中国是个多么肮脏恶心的地方,食物一旦掉在了地上,那是不可以捡起来放回盘子直接吃掉的,而是应该清理污浊,才能勤俭节约的。

再就是,默克尔不怕脏。虽然说全世界只有中国人百毒不侵,像个大灰耗子似的什么都吃,德国人显然不具备如此钢筋铁骨,德国人的胃肠道功能也不会比中国人更好。但默克尔或者是出于外交因素为了显示姿态而甘冒回去吃黄连素(不知道德国人是否服用中药)之类的货色,或者就是本着国际主义精神,肚子坏了就坏了,大不了跑肚拉稀肃清积蓄。而且,别说是德国总理,即使是“普通人”,也照样有着免费医疗待遇,怕它作甚?

19世纪50年代德国庸俗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对大脑的关系,差不多同肝汁对肝脏或尿对肾脏的关系一样。套用这种路数,我们也可以认为,21世纪德国政府首脑在南京掉了快面包,其肮脏所导致的麻烦,就相当于垃圾对马桶的关系,或者蟑螂对火锅的关系那般无毬所谓,甚至类似苍蝇对朽物的关系那样须臾不可分离。

我8月13日离京赴欧。飞机上午从北京机场起飞,上升过程中,看着窗外的景象,即使距离很近也都隔着一层灰蒙蒙的缭绕青烟,整个升空就像是从一个黑乎乎的笼子里逐渐脱离的过程。等到飞机爬升到了相当高度,再看北京城,就像是个遭受火灾的区域,其上空黑压压环绕着厚厚的烟雾,仿佛是正在经历着枪林弹雨的战火,或者就是一场惊世骇俗的劫难,整个城市都笼罩在黑暗之中。这种景致,随着飞机飞越张家口并继续向北,直到进入蒙古领空才得以明朗,才可以透过纱幔似的云层看到地面上的景色。

作为全世界最肮脏的国度,中国的环境卫生之差一直是地球人尽人皆知的。幸运的是,我就是这个国家的一分子。

所以,当世界银行报告结论为,中国每年有75万人过早地由于环境污染死亡之际,卫生部和环保总局联合向世行施压,迫使其不得不极度缩减报告篇幅,以免中国公众知道真相,引起社会不安情绪。

默克尔到南京那么一会儿,让南京记者好生忙活,写出了那样的文字,来给全世界增添茶余饭后的笑料,给咱中国人自己添堵。这也算是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了吧。

2007年8月30日于奥斯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