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GDP光环下节能降耗的喜人景象

(2023-01-23 23:34:36) 下一个

GDP光环下节能降耗的喜人景象

                            2007年10月29日

何必

上海市市长韩正昨日表示,上海市万元GDP综合能耗水平今年下降4%的目标,是有可能完成的……(略。)

看看,人家上海就是占改革开放之先,什么都能够走在前面。就算这么个歌功颂德溜须拍马的内容,还是能够给弄成如此这般。

虽然韩正主要涉及的内容是节能降耗,但媒体报道时,却还是恬不知耻地将上海GDP达到1.2万亿元作为了标题。这种风气,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全社会的报喜不报忧,就是这么日积月累而形成的。

去年,上海市把陈良宇拿下时,也是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不管从北京还是上海,小道消息层出不穷,各种版本比比皆是。这种权力斗争,以将陈良宇法办作为终止,算是阶段性罢手,否则,在无官不贪的当前,假如真的反腐败,上海恐怕没有什么吃皇粮的能够待在监狱外面啦。

而这种结局,也给了全社会一种假象,似乎反腐败力度还是很大。今年7月份,郎咸平在合肥演讲当中,就旗帜鲜明地指出,天津反腐败了,上海反腐败了,而作为起源地的北京也应该反腐败。毕竟,这一轮反腐败是从北京开始的,之所以移师津沪,就是因为北京反腐败行动已经失败,北京的贪官污吏对于反腐败的各种手段早就习以为常了,反侦察反讯问战术已经炉火纯青,根本不可能被撼动;相形之下,津沪两地官员毕竟还显得嫩了些;而具有一向崇洋媚外对内则总是抱着居高临下姿态的上海人传统的陈良宇,在上海帮主掌权力之际成就的沪上牛气冲天的政治姿态延绵不绝,也实在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冲着现任总理拍桌子,拿着地方经济贡献率以老大自居,采取割据政策,逼迫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最终丢盔卸甲。

上海当局发生人事地震之后,在位官员忙不迭表态,支持中央的各种决定,高举紧跟。这不,在节能降耗方面,也赶紧做出姿态,讨好北京。

在全中国都开展重化工业之际,节能降耗果然如此易如反掌?或者说,在GDP政绩考量体系被继续当作法宝的最新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原则当中,中国社会果然会月白风清?

友人给我发来了邮件。看过后应该可以对此有个解读。

……

2007年10月22日 12:10

Fw: 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

To: ***@***

Sent: Monday, October 22, 2007 12:05 PM

Subject: 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 <***@***>

Date: 2007--22 10:52:35

Subject: 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

To: <"Undisclosed-Recipient:;"@***>

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

主讲人:曹建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经济学博士)

时 间:2007年9月22日星期六下午2:30—4:30

地 点:北大资源宾馆三层1308室 乌有之乡书社

网 站:www.wyzxsx.com

参加范围:感兴趣者皆可参加。

下面是演讲录音整理稿,已经主讲人审阅。

曹建海: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

(2007年9月22日下午于北大资源宾馆“乌有之乡”书社)

网 站:www.wyzxsx.com

参加范围:感兴趣者皆可参加。

去年底,在博客中国举办的涉及房地产市场状况的专栏作家研讨会上,我曾经遇到过曹建海,并让我当时供职的电视台栏目组的记者对他就房地产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采访。不过,在研讨会上的三言两语礼节性交谈,并没有让我对其基本立场有所了解。

而这次,看了曹建海的有关言论,感觉他还是很值得赞赏的。

曹建海也能够收到我每天一篇的垃圾文字。在此致意。

以下就是曹建海发言内容当中涉及GDP以及节能降耗圈套方面的部分。由于文字略长,所以不放到框里,还是在引用之后用加长省略号标识。

下面是演讲录音整理稿,已经主讲人审阅。

曹建海: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

(何必注,略。)

引用完毕。

实际上,涉及到GDP,我在2004年就专门说三道四过,并被当时的《中国改革》杂志所采用。这种故意忽略国民收入的经济数据体系,有着类似戈培尔“谎言重复一千边就是真理”的功效。用全世界唯独中国单纯采用GDP(其他国家除了GDP外,还有一个涉及国民幸福的经济指标GNP——国民生产总值)的方式,抹煞改革开放对国民幸福旷日持久的盘剥真相。

问题在于,这是可以阻止的吗?

应该说,现如今的制度选择,是一个左右为难的状况。这里所谓左右为难,并不是说一个行为主体的进退维谷,而是如此选择,让几乎全社会都大惊失色,让左右派别都不屑一顾。

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到了1990年代中期之后,就有了两大针锋相对的阵营,那就是新左派和自由派(也称右派)(当然,现在又出现了新儒家派、新法家派等等,但是还不足以形成三足鼎立乃至百花齐放的格局),并且随着进入新世纪,两派的纷争日益公开化、复杂化、尖锐化。

可是,在制度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这种制度选择被左右两派都不齿。

中国社会在公共性日益缺失的趋势当中,全部的公共品供给几乎形成真空,公权力的私权化路径堂而皇之。而干部的最终选择,则明确了与包括左右两派在内的人民对立的基本立场。

曹建海把现如今的中国经济称之为掠夺型经济,或者说,是比剥削型经济更为残酷的经济模式。

中国的体制改革进行到了现在,攻坚年也持续了10年左右,现实情况是越攻越坚,成了绕不过去的死结。掠夺更加明目张胆变本加厉。最终买单的,只能是绝大多数的国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