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经济危机里咱收购力拓失败真是无毬所谓耶

(2023-03-06 01:05:13) 下一个

经济危机里咱收购力拓失败真是无毬所谓耶

                    2009年6月6日

何必

世界第三大矿业公司力拓5日宣布,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对今年2月宣布的与中国铝业公司195亿美元交易的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略。)

嘿嘿。

这两天,力拓收购失败,又是个非常让咱们关注的事情啦。

经济危机还在继续,而经济危机里面层出不穷的新鲜事更是让咱们目不暇接。

咱也就继续给经济危机立此存照。

洋鬼子的中文媒体的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中国的左派的相关说辞。

(何必注,略。)

呵呵。

五花八门吧。

如果非得仔细挑剔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开端的话,岂止是安然,再往前又有何不可呢?比如,说1990年代的各式各样的事件,或者互联网泡沫到底是开启还是延迟了经济危机的发生,等等。

值得关注的,还是开篇中铝收购力拓失败事件。

昨天,俺刚刚写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相关内容。

结果,新华社在分析中铝与力拓分道扬镳原因时,就归结为这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得左思右想。

中铝与力拓眉来眼去也算是双方的最佳时机了吧。那时候,中铝趁着经济危机风起云涌、全世界手忙脚乱之际,试图扩大自身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交易领域的份额、特别是话语权,也算是“逢低吸纳”,或者说得不好听些,就是“趁火打劫”。

而力拓方面,则着急忙荒地要解决流动性紧张的问题,急赤白脸地要找到腰缠万贯脑满肠肥的主儿。

经济危机让发达国家从政府到企业都发生了流动性问题,囊中羞涩。

这时候,中国的委府和企业就显山露水啦。

他们丫凭借着从咱们纳税人处强取豪夺来的钱,在全世界臭显摆,四处威逼利诱,无论是在国家层面的G20,还是在企业层面的力拓。

于是乎,这才有了中铝与力拓的一拍即合,急欲宽衣解带大呼小叫地云雨肉搏战。

可是,事情哪儿有那么简单哪。

中铝对力拓的收购,那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资本主义的资源侵蚀。

这就麻烦了。

看看开篇新华社的分析吧。什么冷战思维呀,切切。

好像,全世界一旦对中国说三道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扣上冷战思维的这顶屡试不爽的大帽子。

这还是咱中国人“死不认错”思维惯性的产物吧。

以力拓方面来说,澳洲议员掏腰包做广告,反对这宗交易,其指称是,中国会让澳洲购买中国的资源么?

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就很是胡说八道。

中国是谁呀?全世界著名的婊子,而且非常廉价的婊子,比其他讨价还价的婊子不同的是,中国可以像公交车那样,不是谁给钱谁上,而是谁逮着了谁上。中国的资源卖得还少吗?

看看中国在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稀土资源吧,卖到了什么价格?连土价都够不上啊。

其中,就有澳大利亚资本在中国的疯狂购买呀。

实际上,澳洲在中国的投资还少么?从中国获取发达国家对穷国在不公平交易当中的“先发红利”还不盆满钵满吗?这方面,完全是有据可查的呀。

匪夷所思的是,面对澳洲在力拓交易上汹涌澎湃的对中国的指责,中国方面却鸦雀无声,不管是中铝、还是中国的媒体,抑或中国相关当局,全然没有为自身辩解乃至转守为攻的操作,任凭澳洲那些个胡说八道的主儿们呼风唤雨以讹传讹,最终,谎话重复一千遍还就成了真理了。

所以,从这个层面看,中铝收购力拓失败,一方面,不排除国外对中国敌视的成分。如此内容,俺早就讨论过,全世界新一轮的排华浪潮愈演愈烈。力拓案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浪花而已。中铝也不过就是个王八蛋中国在全世界成为过街老鼠态势下的一个小小不言的牺牲品罢了。另一方面,则可以看作是中国外交的一个有着巨大耻辱的失败。国内外亲华者们喋喋不休地告诉当局也那些挥金如土的国有企业,必须要做好在国外的舆论工作,必须改变国内那种舆论就等于宣传并且可以通归于中宣部的陈俗意识形态观念层次,而习惯于面对国外无处不在的唇枪舌剑。

可是,咱们哪儿会呀。一旦遇到诸如此类的事件,就悄无声息。无论是去年奥运圣火在全世界遭到围追堵截,还是澳洲针对中铝收购的鸡一嘴鸭一嘴,中国的舆论当局全都是无所作为呀。

这比起狗娘养的们在国内封杀这个屏蔽那个的倒行逆施来,可谓有着天壤之别吧。

江泽民那个王八蛋“闷声发大财”,在中国处理国际事务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啊。

可是,这种路数,也在力拓收购案上一败涂地了吧。

而从中铝方面说,中国的国有企业有哪个是地地道道的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负责人与官员角色互换的频繁,致使中国的国有企业越来越政企不分。

中铝与力拓含情脉脉之际,肖亚庆还在力拓当董事长。可力拓收购案如火如荼正在吃紧之际,肖亚庆却摇身一变,从中铝董事长成为了国务院副秘书长。

由此可见,中南海对于力拓收购案根本就不当回事儿,或者说,中国的一起,都必须服从于政治需要,服从于权力的制度安排。

中国当局对于中铝的釜底抽薪,也算是给力拓收购案兜头一棒。

这说明了什么?

在中国,从来就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货真价实的经济,所有的都只不过是政治及其副产品。

如此,力拓收购案,就变成了洋鬼子的经济事务对阵中国的政治事务。这个游戏还怎么玩儿下去啊?完全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规则彻底南辕北辙,二者原本就不是可以同日而语的货色嘛。

你说前门楼子,我说头子。

实在话,中铝也不必因为力拓收购失败而有什么“非常失望”。这如此格局当中,这种结局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真是把力拓收入囊中,说不定中铝还得顶更大的雷呢。

昨天俺的文字里,列举出的那些个中国走出去的企业臊么搭眼的结局,以及中航油陈久霖事件、中储铜刘其兵事件,等等,都可以让中铝在收购失败后得到两亿美元的分手费而庆幸没有产生巨亏。

这样,在官商不分的中国,中铝再产生个国务院或者中南海的什么官员也尚未可知。毛泽东讲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赔钱,那就是丰功伟绩啦。或许就可以在仕途扶摇直上,给中南海当婊子,也是很光宗耀祖的事情嘛。

反正都是做婊子,给谁当不是当啊。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