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人物

大陸移居香港新移民。老話說“井底之蛙”,在內地我只看到碗口大的天。來到香港,有了比較,才知世界如此精彩。我只說自己想說的話,不代表任何人。我希望中國好,期望中國有大的智慧,處理好國際關係,學會算大賬,不賭一時之快,能成就大事,令海外的中國人感到驕傲。
正文

健康從優質油鹽選購開始

(2023-11-27 18:31:21) 下一个

 

 

如今,除了非洲國家沒吃沒喝之外,我估計大多數國家的國民日子還是好過,營養普遍過剩。尤其COVID-19過後,人們都很關注健康,大魚大肉不吃了,精緻的淡水化合物少了,有機環保的食物多了,五穀雜糧,蔬菜水果幾乎每天都上餐桌,什麼都吃一點,什麼都不多吃,真的是健康飲食,養生多樣性了。

遺憾的是,仍有很多人染上“三高”,甚至罹患上更要命的疾病。而感到深深不解。

這是為什麼?問題出在哪兒?

最近,聽了一個大牌營養師的健康講座,我才知,很多疾病也許是油鹽和調料惹得禍。如果控制住油品、食鹽和調料的質量,疾病可能不再找你的麻煩。

老實說,眼下的超市的油品、食鹽以及調料,可謂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很多人挑花眼,想買到環保的有機的商品,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先說橄欖油。

在香港,各類超市(日本超市/本地超市/歐美超市/阿拉伯超市)貨架上橄欖油有上百種,一隻500ml價格從49港元到120港元不等,產地來自希臘、意大利、葡萄牙到西班牙,都說是物理初榨特級,適用於煎炸涼拌等所有烹飪方式。營養師告訴我,無論產地如何,買120元的比較靠譜,因為商家從來不做虧本的買賣。一分價錢一分貨,這是真理。要想49港元買到一隻500ml100%橄欖油不大可能的事。物美價廉基本是不存在的。

都說橄欖油是好東西,橄欖油是健康的代名詞,所以,商家就抓住消費者的心理,索性把健康當做商品,推銷橄欖油字眼了。至於油品質量,已經沒有人關注了。因為,橄欖油就是健康,健康就是橄欖油。難怪馬克思說商家奸詐和唯利是圖是天性。

據說,亞洲的山茶油比歐洲的橄欖油還要好。無論不飽和脂肪酸,還是Omega3的含量,都大大超越歐洲的橄欖油。但台灣的,中國大陸的,越南的,日本的,價格也是天差地別。台灣的250ml,一隻要150港元,而中國大陸的只要70港元,到底哪個才是最好的,製作工藝以及食材本身過得硬,作為非專家購買的消費者,也只能從價格上選購了。

再說食鹽。

食鹽這個大眾不可或缺的商品,沒有他不行,吃多了更容易生病。據說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脈的藏羚羊,為了吃上鹽提升體力,竟然可以不怕死,帶著小羊羔,涉水渡河,爬到山崖上的石縫中添食鹽巴,可見天然鹽是好東西,也是人類不能缺少的必要食物。

按理,一包好的食鹽來源,離不開好的海水以及自然嗮制(海鹽,以及沒有任何重金屬污染的並具有豐富礦物質的天然(礦鹽)。自古以來,無論西方,還是東方,食鹽都是官方壟斷開採以及銷售。這其實是為了大眾健康的一個制度安排。

但現在食鹽開採,特別是銷售環節可能放開了。食鹽的來源也是多種渠道,有海水鹽,有礦藏鹽(所謂岩鹽),更有精緻混合鹽(海鹽和礦鹽的混合物再加入抗凝結劑),有純粹手工作坊的,有私人公司的,有國家公司搞的,500g從5元港幣到60港元不等。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所以,買鹽的時候,一要看產地,二要看開採的國家公司。總的原則是:歐美的鹽,好過亞洲的鹽;日本沖繩的鹽(海水與嗮制),就好過巴基斯坦的鹽(開採和包裝)。鹽花好過普通的鹽。所以,目前市場上,現在很多號稱是喜馬拉雅鹽,可能要看開採的公司信用以及實力,很多不一定是乾淨的鹽,因為有雜質,以及二次污染問題。

如今,食鹽的開採、包裝和運輸(二次污染),成為食鹽質量好壞的核心問題。

為何這樣說?因為食鹽的小包裝以及長途運輸的二次污染,歐美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南亞地區的國家就比較粗糙,因為包裝和運輸過程中的二次污染,很多鹽都有超標的塑化劑,當然對健康是不好的

最後說下調料問題。

人類幾千年,為何很多疾病是這幾十年才有的事情。古代也是這樣吃,卻沒有罹患今天人類的疾病。現代醫學終於發現,飲食中的工業化批量生產的調料,可能是人類罹患重大疾病的最可疑的元兇。過去沒有保鮮技術,什麼都是新鮮的,不加入任何抑制劑防腐劑和添加劑的。

但今天因為人口暴增,需求迫切,人類也只能降低要求,在調料上做文章,以保證人類一般生活的必要。從稻米小麥等農作物的生長和收成,化肥使用,土地開墾方式,以及各種飲食調料的製作,傳統手工方式必然淘汰,伴隨人類的迫切需求,工業化調料商品也就應運而生。這是人類人口暴增的必然的結果。

就說一瓶150g的好的辣椒醬,在香港,便宜的工業化的流水線的商品,只需15港元,還可以保鮮兩年以上;而一瓶有機的手工作坊的產品,卻要擱置在冰箱裡使用,只有90天的保鮮期。價格卻要90元。這就是量產和私房的差別。

有人測算過,說只要嚴格控制油品、食鹽和調料的購買以及標準,把錢用在優質的油品、食鹽和調料購買上,可大大降低疾病的發生率,大幅減少看病的機會,以及購置藥品的成本,總體上是一筆精明的買賣。

關鍵是轉變觀念,把錢用在刀刃上,完全杜絕引發健康的一切不利因素。也是一種新的沒有因小失大的精明做法。當然,自己製作的調料,可能是最環保的有機的DIY美食,自然也是最貴的健康食物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