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拉新车

男,读高中赶上文化大革命,回乡劳动荣获雅号"老农",当耕读教师挣"工分";七七年高考有幸得中,接着再读研究生学习经济;参加工作紧密结合本专业,改行不离基础研究财政;退休之后犹自奋蹄,激励后辈努力新征程。
正文

红色日记 主意既定 9.1-29

(2023-10-15 12:43:17) 下一个

九月三日

前几天的问题,继续烦恼我到现在。

今天,我找到了小学的某老师,又找了中学的某老师谈了这件事。小学某老师说,与村里当权人物的关系不大好,出去也难;要想上学,再等一年半载;还说,上了也是那么回事,就干教师也未尝不可;要不想上,干脆办了。中学某老师说得更明确:明年高校招生好些,可也未见得完全落实政策;要不走后门,干部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再说,你一走,家里没人了,母亲也五十的人了,怎么办?离不开,家里把你拴住了。妈则说:考了学,恐怕你倒后悔了。

某老师说,某些当权人对我有看法。我何必计较,何必管他?自己从来不会溜须奉迎,也不打算学那套。在学校没得到老师的讨厌,在农村没得到队里社员的讨厌,并不是靠那个;那个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虽可能解决暂时的问题)。说句不客气话,是靠老实肯干、真才实学。至于谁于我怎样,由他去吧!管他春夏与秋冬!

通过与老师交谈,我又进一步坚定了下一步棋该怎么走的决心:结婚吧,然后自学;总之是踏踏实实地过生活,勤勤恳恳地做工作,死死活活地求学问!

比较一下吧:上学等半年不说,又没有把握,连一半都没有;家里还离不开。结婚则现成,母亲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可以说都关心我、催促我办这件事。虽有人会替我惋惜,可我将不辜负他们的希望;自学倒更可以按自己的计划进行,无有约束,时间紧些,可合理安排,科学处理。“古之学者必有师”,但未必上大学;而老师则处处都有,人人皆是。结婚可使家里人心安。妈肯想我所想,我为何不替妈分忧?结婚前自己立下志向,结婚未必葬送自己的前途,处理好则会有所裨益。上大学毕业后,要不忘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结婚、干农业活,决不做一个普通劳动力。

现在,除工作好、学习好外,其他“发明创造”想不了,也别去想;除必要的报纸刊物、政治学习外,要注意学一些哲学史、中外历史(旧课本不能满足需要),马列毛著作必须读,除看完中央规定的几本外,《费尔巴哈》要看,《马克思传》要找来看;幸亏上学时通读过《毛选》,今后要常看(《十六条》规定的几篇),高中阶段的物理、数学要自学完,俄语要进修,英语要加修。具体计划以后再订。

结婚了,一切安然无事,再不怕别人要挟了,也不怕别人再打我家钱、粮、房子的主意了。

今天在某老师那儿听说,有人念叨说我的对象能干、利落、利害。无论算优点、算缺点,既已定了,多虑何用?

结婚后千万不能贪安逸,要有“卧薪尝胆”的精神。结婚岂能磨心灭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杂乱无章,头绪可理。明天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妈,再写信告诉诸亲友。

一事何需思万千,

主意既定似泰山。

忠心赤胆映日月,

敢做大木拄长天。

九月二十日

考试完毕,又制了几天教具,终于放假了。

正是考试紧张的时候,家里又油漆门窗、拾掇屋子,做结婚的准备;里里外外,可乱了一大阵。

正忙时,奶奶、老爸从外边回来了,解决了“人才不足”的问题。

现在安排得差不多了,秋收又开始了。干了一天活,觉出累了。

昨天某某村的某某同学来了,谈起中学的老师,说他们每个人都有两下子,有“拿手活”;比起他们来,自己差远了。自己也是深有同感,所以无论多忙,也不能放松学习,无论多累也不能放弃学习。“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学习、学习、再学习。临走时他把两本《古诗选》送给我。

自己的事还没定日期。究竟这事怎样告诉自己的朋友们,还没定谱。

大秋,又分粮,又分柴。自家的分比别人家差得远,一天给七个工分。不仅仅是给分少的问题,简直是对我们的侮辱。我真有“开学后不干了”的思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