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帝内经》精读251一255

(2023-11-04 14:56:11) 下一个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图片

 

【原文】

       黄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顺【1】何如?

      岐伯曰:以道留久【2】,逆守而小【3】,是谓省下【4】。以道而去,去而速来,曲而过之,是谓省遗过【5】也。久留而环,或离或附【6】,是谓议灾与其德也。应近则小,应远则大【7】。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发也。小常之一,其化减;小常之二,是谓临视,省下之过与其德也。德者福之,过者伐之。是以象之见也,高而远则小,下而近则大,故大则喜怒迩,小则祸福远。岁运太过,则运星北越。运气相得,则各行以道。故岁运太过,畏星【8】失色而兼其母【9】;不及,则色兼其所不胜。肖者瞿瞿【10】,莫知其妙,闵闵之当【11】,孰者为良,妄行无征,示畏侯王【12】。

       帝曰:其灾应何如?                

     岐伯曰:亦各从其化也。故时至有盛衰【13】,凌犯有逆顺【14】,留守有多少,形见有善恶,宿属有胜负【15】,征应有吉凶矣。

      帝曰:其善恶何谓也?

      岐伯曰: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谨察之。

【点评】

        本段说明天体运行对气候的影响。

【原文通解】

●黄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顺【1】何如?

岐伯曰:以道留久【2】,逆守而小【3】,是谓省下【4】①。

【1】逆顺:自东向西为顺,自西向东为逆。指五星运行的方向。

【2】以道留久:指行星在运行轨道上久久停留而不行进。

【3】逆守而小:指行星先逆行而后留守,光芒减弱。

【4】省下:省察关注下界君臣百姓的德与过。

〔1〕以道,谓顺行。留久,谓过应留之日数也。省下,谓察天下人君之有德有过者也。

▲ 黄帝问道:五星运行的徐缓迅速、逆行顺行是怎样的?

    岐伯说:五星在它的轨道上运行,如久延而不进,或逆行留守,其光芒变小,叫做"省下";

● 以道而去,去而速来,曲而过之,是谓省遗过【5】也②。

【5】省遗过:省察遗漏的过失。

〔2〕顺行已去,已去辄逆行而速,委曲而经过,是谓遗其过而辄省察之也。行急行缓,往多往少,盖谓罪之有大有小,按其遗而断之。

若在其轨道上去而速回,或屈曲而行的,称为"省遗过";▲

久留而环,或离或附【6】,是谓议灾与其德也③。应近则小,应远则大【7】④。

【6】或离或附:离,指靠近其他星体后又离开。附,指靠近其他星体。

【7】应近则小,应远则大:气候变化近则小,变化远则大。

〔3〕环,谓如环之绕,盘回而不去也。火议罪,金议杀,土木水议德也。

〔4〕近,谓犯星常在。远,谓犯星去久。

      大小,谓喜庆及罚罪事。

若久延不进而回环旋转,似去似来的,称为"议灾"或"议德"。气候的变化近则小,变化远则大。▲

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发也⑤。小常之一,其化减;小常之二,是谓临视。

〔5〕甚,谓政令大行也。发,谓起也,即至也,金火有之。

〔6〕省,谓省察万国人吏侯王有德有过者也。故侯王人吏,安可不深思诚慎邪!

光芒大于正常一倍的,气化亢盛;大二倍的,灾害即至。小于正常一倍的,气化减退;小二倍的,称为"临视"。

省下之过与其德也⑥德者福之,过者伐之⑦。是以象之见也,高而远则小,下而近则大⑧,故大则喜怒迩,小则祸福远⑨。

〔7〕有德,则天降福以应之。有过者,天降祸以淫之。则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尔。

〔8〕见物之理也。

〔9〕象见高而小,既未即祸,亦未即福。象见下而大,福既不远,祸亦未遥。但当修德省过,以候厥终。苟未能慎祸,而务求福祐,岂有是者哉!

省察在下之过于德,有德的获得幸福,有过的会得灾害。所以五星之象,高而远的就小,低而近的就大;大则灾变近,小则灾变远。

 岁运太过,则运星北越⑩。运气相得,则各行以道?。

〔10〕火运火星,木运木星之类也。北越,谓北而行也。

〔11〕无克伐之嫌,故守常而各行于中道。

故岁运太过,畏星【8】失色而兼其母【9】 ?;不及,则色兼其所不胜〔13〕。肖者瞿瞿【10】,莫知其妙,闵闵之当【11】,孰者为良〔14〕,妄行无征,示畏侯王【12】〔15〕。

【8】畏星:指被克制的星。

【9】兼其母:指兼见母星的颜色。

【10】肖者瞿瞿:肖者,指贤者。瞿瞿,勤勤恳恳。

【11】闵闵之当:指博大精深的道理。

【12】妄行无征,示畏侯王:妄行猜测毫无征验,徒然使侯王畏惧。

〔12〕木失色而兼玄〔守〕,火失色而兼苍,土失色而兼赤,金失色而兼黄,水失色而兼白,是谓兼其母也。

〔13〕木兼白色,火兼玄色,土兼苍色,金兼赤色,水兼黄色,是谓兼不胜也。

〔14〕(新校正云:详肖者至为良,与《兰灵秘典论》重,彼有注。)

〔15〕不识天意,心私度之,妄言灾咎,卒无征验,适足以示畏之兆于侯王,荧惑于庶民矣。

〔16〕五星之至,相王为盛,因死为衰。东行凌犯为顺,灾轻,西行凌犯为逆,灾重。留守日多则灾深,留守日少则灾浅。星喜润则为见善,星怒燥[守)忧丧则为见恶。宿属,谓所生月之属二十八宿,及十二辰相,分所属之位也。命胜星不灾不害,不胜星为灾小重,命与星相得虽灾无害。灾者,狱讼疾病之谓也。虽五星凌犯之事,时遇星之囚死时月,虽灾不成。然火犯留守逆临,则有诬讃狱讼之忧。金犯,则有刑杀气郁之忧。木犯,则有震惊风鼓之忧。土犯,则有中满下利跗肿之忧。水犯,则有寒气冲稸之忧。故曰征应有吉凶也。

岁运太过的,主运之星就向北越出常道;运气相和,则五星各运行在经常的轨道上。所以岁运太过,被制之星就暗淡而兼母星的颜色。取法天地的人,看见了天的变化,如果尚不知道是什么道理,心理非常忧惧,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好,妄行猜测毫无征验,徒然使侯王畏惧。

 帝曰:其灾应何如?                

岐伯曰:亦各从其化也。

黄帝又道:其在灾害方面的应验怎样?

    岐伯说:也是各从其变化而变化的。

故时至有盛衰【13】,凌犯有逆顺【14】,留守有多少,形见有善恶,宿属有胜负【15】,征应有吉凶矣〔16〕。

【13】时至有盛衰:指五星应时而至有盛有衰。

【14】凌犯有逆顺:凌犯,指行星在运行中逼近其他星体。东行凌犯为顺,西行凌犯为逆。

【15】宿属有胜负:星宿所属有胜负之分。

所以时令有盛衰,侵犯有逆顺,留守时间有长短,所见的形象有好坏,星俗所属有胜负,征验所应有吉有凶了。

   ●帝曰:其善恶何谓也?

岐伯曰: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谨察之〔17〕。

〔17〕夫五星之见也,从夜深见之。人见之喜,星之喜也,见之畏,星之怒也。光色微曜,乍明乍暗,星之忧也。光色迥然,不彰不莹,不与众同,星之丧也。光色圆明,不盈不缩,怡然莹然,星之喜也。光色勃然临人,芒彩满溢,其象懔然,星之怒也。泽,洪润也。燥,干枯也。

▲ 黄帝问:好坏怎样?

    岐伯说:有喜悦有愤怒,有忧愁有悲伤,有润泽有燥乱,这是星象变化所常见的,必须小心观察。

【整段翻译】

   ■ 黄帝问道:五星运行的徐缓迅速、逆行顺行是怎样的?

    岐伯说:五星在它的轨道上运行,如久延而不进,或逆行留守,其光芒变小,叫做"省下";若在其轨道上去而速回,或屈曲而行的,称为"省遗过";若久延不进而回环旋转,似去似来的,称为"议灾"或"议德"。气候的变化近则小,变化远则大。光芒大于正常一倍的,气化亢盛;大二倍的,灾害即至。小于正常一倍的,气化减退;小二倍的,称为"临视"。省察在下之过于德,有德的获得幸福,有过的会得灾害。所以五星之象,高而远的就小,低而近的就大;大则灾变近,小则灾变远。岁运太过的,主运之星就向北越出常道;运气相和,则五星各运行在经常的轨道上。所以岁运太过,被制之星就暗淡而兼母星的颜色。取法天地的人,看见了天的变化,如果尚不知道是什么道理,心理非常忧惧,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好,妄行猜测毫无征验,徒然使侯王畏惧。

    黄帝又道:其在灾害方面的应验怎样?

    岐伯说:也是各从其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时令有盛衰,侵犯有逆顺,留守时间有长短,所见的形象有好坏,星俗所属有胜负,征验所应有吉有凶了。

    黄帝问:好坏怎样?

    岐伯说:有喜悦有愤怒,有忧愁有悲伤,有润泽有燥乱,这是星象变化所常见的,必须小心观察。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图片

 

【原文】

      帝曰:六者高下异乎【1】?

     岐伯曰:象见高下,其应一也【2】,故人亦应之①。

      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动静损益皆何如?

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灾变,不能相加也【3】②;胜复盛衰,不能相多也③【4】;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④【5】;用之升降,不能相无【6】也⑤;各从其动而复之耳⑥。   

      帝曰:其病生何如?

      岐伯曰:德化者,气之祥;政令者,气之章;变易者,复之纪【7】;灾眚者,伤之始【8】;气相胜者和,不相胜者病【9】;重感于邪则甚也⑦。

      帝曰:善。所谓精光之论,大圣之业,宣明大道,通于无穷,究于无极也。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欤⑧。乃择良兆而藏之灵室,每旦读之,命曰《气交变》,非斋戒不敢发,慎传也⑨。

【点评】

       此段是本篇的结尾部分,重点说明气交变论的重要性。

【原文通解】

●帝曰:六者高下异乎【1】?

岐伯曰:象见高下,其应一也【2】,故人亦应之①。

【1】六者高下异乎:喜悦、愤怒、忧愁、悲伤、润泽、燥乱与五星高下有没有关系。

【2】象见高下,其应一也:星象的变化应于物候、人体是一样的。

〔1〕观象睹色,则中外之应,人天咸一矣。

 ▲黄帝又道:星象的喜、怒、忧、丧、泽、燥六种现象,对星的高低有无关系?

    岐伯说:五星出现的位置虽有高下的不同,但其应于物候是一致的,所以人体也是这样相应的。

   ● 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动静损益皆何如?

 ▲黄帝道:好。它们德、政、化、令的动静损益是怎样的?

   ●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灾变,不能相加也【3】②;胜复盛衰,不能相多也③【4】;

【3】不能相加也:指五气的德、政、化、金和灾变是有一定规律而不能彼此相加。

【4】胜复盛衰,不能相多也:王冰:“胜盛复盛,胜微复微,不应以盛报微,以化报变,故曰不能相多也。”

〔2〕天地动静,阴阳往复,以德报德,以化报化,政令灾眚及动复亦然,故曰不能相加也。

〔3〕胜盛复盛,胜微复微,不应以盛报微,以化报变,故曰不能相多也。

 ▲岐伯说:五气的德、政、化、令与灾变都是有一定规律而不能彼此相加的,胜负和盛衰不能随意增多的▲,

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④【5】;用之升降,不能相无【6】也⑤;各从其动而复之耳⑥。 

【5】往来大小,不能相过也:指不会发生胜气、复气日数不等这样的现象。张介宾:“胜复日数,多少皆同,故不能相过也。

【6】不能相无:升降作用相互信息。

〔4〕胜复日数,多少皆同,故曰不能相过也。

〔5〕木之胜,金必报,火土金水皆然,未有胜而无报者,故气不能相使无也。

〔6〕动必有复,察动以言复也。《易》曰:吉凶悔吝者生乎动。此之谓欤。天虽高不可度,地虽广不可量,以气动复言之,其犹视其掌矣。

 ▲往来大小不能随便超越的,升降作用不会互不存在的,这些都是从运动中所产生出来的。

  ●帝曰:其病生何如?

    岐伯曰:德化者,气之祥;政令者,气之章;变易者,复之纪【7】;

【7】变易者复之纪:变易,是产生胜复之气的纲领。

  ▲黄帝道:它们与疾病的发生关系是怎样的?

    岐伯说:德化是五气正常的吉祥之兆,政令是五气规则和表现形式,变易是产生胜气与复气的纲纪,

 ●灾眚者,伤之始【8】;气相胜者和,不相胜者病【9】;重感于邪则甚也⑦。

8】灾眚者伤之始:气候灾祸是万物伤害的开始。

【9】气相胜者和,不相胜者病:张介宾:“相胜,相当也;岁气相当,则为此和而无病;不相当,则邪正相干而病生矣。”正气能抗拒邪气就和平无病,不能抗拒邪气就会生病。

〔7〕祥,善应也。章,程也,式也。复纪,谓报复之纲纪也。重感,谓年气已不及,天气又见克杀之气,是为重感。重,谓重累也。

灾祸是万物损伤的开始。大凡人的正气能抗拒邪气就和平无病,不能抗拒邪气就会生病,重复感受邪气病就更加严重了。▲

帝曰:善。所谓精光之论,大圣之业,宣明大道,通于无穷,究于无极也。

   ▲ 黄帝说:讲得好。这些所谓的精妙的理论,是圣人的伟大事业,它阐明了自然规律,必将放之于四海,一定要毕生研究它。

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欤⑧。

〔8】太过不及,岁化无穷,气交迁变,流于无极。然天垂象,圣人则之以知吉凶。何者?岁太过而星大或明莹,岁不及而星小或失色,故吉凶可指而见也。吉凶者何?谓物禀五常之气以生成,莫不上参应之,有否有宜,故曰吉凶斯至矣。故曰善言天者,必应于人也。言古之道,而今必应之,故曰善言古者,必验于今也。化气生成,万物皆禀,故言气应者,以物明之,故曰善言应者,必彰于物也。彰,明也。气化之应,如四时行,万物备,故善言应者,必同天地之造化也。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言万物化变终始,必契于神明运为,故言化变者,通于神明之理。圣人智周万物,无所不通,故言必有发,动无不应之也。

♥善言气者,必彰于物

  彰之义有明显,显明之意,是个动词。气无形而有迹,人能感觉得到,却很难描述,故必以物之变化的形迹而彰明之,而且,气为阳,物为阴,阴阳不相离,故言气,识气应不离于物,不离于阴。中医之"气"范围又极其广大,连物质都包含于其中,所以,只能说,物质也是气,而不能说气也是物质。

♥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

  言,把握;

  应,变化响应。

  此话意为,善于把握变化的人,能够做到根据天地的变化而变化。

我听说:善于谈论自然规律的,必定能应验于人;善于谈论古代的,必定能应验证于现在;善于谈论气化的,必定能通晓万物;善于谈论应变的,就会采取与天地同一的步骤;善于谈论化与变的,就会通达自然界变化莫测的道理,除了先生,还有谁能够说清楚这些至理要道呢?

●乃择良兆而藏之灵室,每旦读之,命曰《气交变》,非斋戒不敢发,慎传也⑨。

〔9〕灵室,谓灵兰室,黄帝之书府也。(新校正云:详此文与《六元正纪大论》末同。)

 ▲于是黄帝选择了一个好日子,把它藏在书室里,每天早晨取出来攻读,这篇文章称为《气交变》,不经过内心洗礼之人是不能看的,一定要慎重传播。

【整段翻译】

   ■黄帝又道:星象的喜、怒、忧、丧、泽、燥六种现象,对星的高低有无关系?

    岐伯说:五星出现的位置虽有高下的不同,但其应于物候是一致的,所以人体也是这样相应的。

    黄帝道:好。它们德、政、化、令的动静损益是怎样的?

    岐伯说:五气的德、政、化、令与灾变都是有一定规律而不能彼此相加的,胜负和盛衰不能随意增多的,往来大小不能随便超越的,升降作用不会互不存在的,这些都是从运动中所产生出来的。

    黄帝道:它们与疾病的发生关系是怎样的?

    岐伯说:德化是五气正常的吉祥之兆,政令是五气规则和表现形式,变易是产生胜气与复气的纲纪,灾祸是万物损伤的开始。大凡人的正气能抗拒邪气就和平无病,不能抗拒邪气就会生病,重复感受邪气病就更加严重了。

黄帝说:讲得好。这些所谓的精妙的理论,是圣人的伟大事业,它阐明了自然规律,必将放之于四海,一定要毕生研究它。我听说:善于谈论自然规律的,必定能应验于人;善于谈论古代的,必定能应验证于现在;善于谈论气化的,必定能通晓万物;善于谈论应变的,就会采取与天地同一的步骤;善于谈论化与变的,就会通达自然界变化莫测的道理,除了先生,还有谁能够说清楚这些至理要道呢?于是黄帝选择了一个好日子,把它藏在书室里,每天早晨取出来攻读,这篇文章称为《气交变》,不经过内心洗礼之人是不能看的,一定要慎重传播。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图片

 

【题 解】

 ♥五常:五,五运,常,常规,指一般规律。政,政令,职能。《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曰:“政令者,气之章”。本篇因论述五运太过、不及及平气的常规、章纪,故名篇。张志聪:“言五运有政令之常,有常而后有变。”

     马莳:“新校正云,详此篇,统论五运,有平气不及太过之事。次言地理有四方高下阴阳之异,又言岁有不病而藏气不应,为天气制之,而气有所从之说,仍言六气五类相制胜,而岁有胎孕不育之理,而后在泉,六化五味有薄厚之异,而以治法终之也。”

      高士宗:“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皆为五常之政,故以名篇。”

      通过讨论五运主岁各有平气、不及、太过的各种不同的情况,再借此论述各种情况下对自然界和人类的影响,这些都是五运主岁的一般规律,故名"五常政大论"。

 

图片

 

【中心思想】

本篇通过五运太过不及、平气常规章纪的论述,阐述了五运的政化是一切物化之根本的中心思想。

 

图片

 

【本篇要点】

♥     1.论述了五运平气、太过、不及之常政胜复及运气相互制约等问题。

      2论述了方位、地理的特点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的作用。

     3.论述运气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

     4.在运气盛衰的基础上制定了疾病的一系列治疗大法。

 

图片

 

【分段研究】

       全文共分四段。

        (一) 论五运平气、不及、太过之常政

     本段论述五运平气,不及,太过之常政及胜复乘侮规律,并具体阐述了相应的气候、物化、病候特点,体现了自然界自身调节规律及人与天地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片

 

壹【原文一段】

 黄帝问曰:太虚寥廓【1】,五运回薄【2】,衰盛不同,损益相从【3】,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4】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5】,火曰升明【6】,土曰备化【7】,金曰审平【8】,水曰静顺【9】。

  帝曰:其不及奈何?

  岐伯曰:木曰委和【10】,火曰伏明【11】,土曰卑监【12】,金曰从革,水曰涸流【13】。

  帝曰:太过何谓?

  岐伯曰:木曰发生【14】,火曰赫曦【15】,土曰敦阜【16】,金曰坚成【17】,水曰流衍【18】。

【点评】

此段命名五行的平和、不及和太过之气。

【原文通解】

●黄帝问曰:太虚寥廓【1】,五运回薄【2】,衰盛不同,损益相从【3】,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4】也?

【1】 太虚寥廓:太虚,指宇宙。寥廓,高远。太虚寥廓,宇宙广阔天边。

【2】回薄:回环迫薄。在此有周流不息的意思。

【3】衰盛不同,损益相从:衰,不及。盛,太过。损,减少。益,增多。此句意为五运有太过与不及的分别,随之而有损益的差别。

【4】纪:此处作标志解。

 ▲黄帝道:宇宙深远广阔无边,五运循环不息,其中有盛衰的不同,随之而有损益的差别,请你告诉我五运中的平气,是怎样命名的?又是怎样划定和标志的?

  ◆ 按:本句阐明物质在不停地运动,因此也就不断地产生盛衰损益情况。故“衰损则不及,盛益则太过,平气则不衰不盛,无损无益。”(高士宗)

●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5】,火曰升明【6】,土曰备化【7】,金曰审平【8】,水曰静顺【9】。

【5】敷和:敷,是散布。和,是温和。敷和,即木象春气,其平气有散布温和的作用,使万物得以生长发育。

【6】升明:升,上升。明,光明、明亮。

【7】土曰备化:备,完备。化,生化。土曰备化,指土运平气具备广布生化的作用。

【8】审平:金之平气有清静、平定的作用。

【9】静顺:清静顺畅。

岐伯答道:你问得很有意义!所谓平气,木称为"敷和",散布着温和之气,使万物荣华;火称为"升明",明朗而有盛长之气,使万物繁茂;土称为"备化",具备着生化万物之气,使万物具备形体;金称为"审平",发着宁静和平之气,使万物结实;水称为"静顺",有着寂静和顺之气,使万物归藏。

帝曰:其不及奈何?

  岐伯曰:木曰委和【10】,火曰伏明【11】,土曰卑监【12】,金曰从革,水曰涸流【13】。

【10】委和:委,萎靡不振。委和,生发不及,则万物萎靡。

【11】伏明:指阳热光明之气,伏藏不用。

【12】卑监:监,即临下,有观察的意思。卑监,即土生万物,故其位尊,令土气不及,则位卑而临视的职能有失。

【13】涸(hé)流:干涸不流动。

黄帝道:五运不及怎样?

   岐伯说:如果不及,木称为"委和",无阳和之气,使万物萎靡不振;火称为"伏明",少温暖之气,使万物暗淡无光;土称为"卑监",无生化之气,使万物萎弱无力;金称为"从革",无坚硬之气,使万物质松无弹力;

水称为"涸流",无封藏之气,使万物干枯▲。

帝曰:太过何谓?

  岐伯曰:木曰发生【14】,火曰赫曦【15】,土曰敦阜【16】,金曰坚成【17】,水曰流衍【18】。

【14】发生:宣发生气。

【15】赫曦(xi):炎热过盛。

【16】敦阜: 敦,厚。阜,高。敦阜,指土高而厚。

【17】坚成:成熟而坚硬。

【18】流衍:水流满溢。

黄帝道:五运太过怎样?

    岐伯说:如果太过,木称为"发生",过早地散布温和之气,使万物提早发育;火称为"赫曦",散布着强烈的火气,使万物烈焰不安;土称为"敦阜",有着浓厚坚实之气,反使万物不能成形;金称为"坚成",有着强硬之气,使万物刚直;水称为"流行",有溢满之气,使万物漂流不能归宿。

按:本节讨论五运“三气之纪”,也即五运太过、不及、平气的常政。所谓平气,正如高士宗所曰“不衰不盛,无损无益。”所谓不及,则本气衰而有损,所谓太过则本气盛而有益。其盛衰则表现在五运的太过不及,其损益则体现在物化的生长收藏上。

【整段翻译】

 ■ 黄帝道:宇宙深远广阔无边,五运循环不息,其中有盛衰的不同,随之而有损益的差别,请你告诉我五运中的平气,是怎样命名的?又是怎样划定和标志的?

岐伯答道:你问得很有意义!所谓平气,木称为"敷和",散布着温和之气,使万物荣华;火称为"升明",明朗而有盛长之气,使万物繁茂;土称为"备化",具备着生化万物之气,使万物具备形体;金称为"审平",发着宁静和平之气,使万物结实;水称为"静顺",有着寂静和顺之气,使万物归藏。

    黄帝道:五运不及怎样?

    岐伯说:如果不及,木称为"委和",无阳和之气,使万物萎靡不振;火称为"伏明",少温暖之气,使万物暗淡无光;土称为"卑监",无生化之气,使万物萎弱无力;金称为"从革",无坚硬之气,使万物质松无弹力;

水称为"涸流",无封藏之气,使万物干枯。

    黄帝道:五运太过怎样?

    岐伯说:如果太过,木称为"发生",过早地散布温和之气,使万物提早发育;火称为"赫曦",散布着强烈的火气,使万物烈焰不安;土称为"敦阜",有着浓厚坚实之气,反使万物不能成形;金称为"坚成",有着强硬之气,使万物刚直;水称为"流行",有溢满之气,使万物漂流不能归宿。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图片

 

壹【原文二段】

       帝曰:三气之纪【1】,愿闻其候【2】。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敷和之纪,木德周行【3】,阳舒阴布,五化【4】宣平【5】。其气端【6】,其性随【7】,其用曲直【8】,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脏肝,肝其畏清【9】;其主目,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其味酸,其音角,其物中坚【10】,其数八【11】。

       升明之纪,正阳【12】而治【13】,德施周普,五化均衡【14】。其气高【15】,其性速【16】,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政明曜【17】,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脏心,心其畏寒【18】,其主舌,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其应夏,其虫羽,其畜马,其色赤;其养血,其病瞤瘈【19】,其味苦,其音徵,其物脉【20】,其数七【21】。

      备化之纪,气协天休【22】,德流四政【23】,五化齐修【24】。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25】,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26】,其令湿,其脏脾,脾其畏风;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长夏,其虫倮,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痞【27】,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28】,其数五【29】。

      审平之纪,收而不争【30】,杀而无犯【31】,五化宣明【32】。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33】,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34】,其候清切,其令燥,其脏肺,肺其畏热;其主鼻,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其应秋,其虫介,其畜鸡,其色白;其养皮毛,其病咳,其味辛,其音商,其物外坚,其数九【35】。

       静顺之纪,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36】。其气明,其性下,其用沃衍【37】,其化凝坚【38】,其类水,其政流演【39】,其候凝肃,其令寒,其脏肾,肾其畏湿;其主二阴,其谷豆,其果栗,其实濡,其应冬,其虫鳞,其畜彘【40】,其色黑,其养骨髓,其病厥,其味咸,其音羽,其物濡,其数六【41】。

故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是谓平气【42】。

【点评】

说明平气在五脏之间的具体特征、作用和表现。

【原文通解】

●帝曰:三气之纪【1】,愿闻其候【2】。

【1】三气之纪:(五运)平气、太过、不及三气年份的特点。

【2】按:本句言三气之纪,物生之应。

黄帝道:以上三气所标志的年份,请告诉我它们的不同情况?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敷和之纪,木德周行【3】,阳舒阴布,五化【4】宣平【5】。

3】敷和之纪,木德周行:敷和为木之平运;周行:指循环、畅达于四方上下。

木德周行,乃指木和之气能正常周行宣布。

【4】【5】阳舒阴布,五化宣平:五化:指五行的气化,亦即生、长、化、收、藏之五气。

      指木德周行则阳气舒而阴气布,生长化收藏五化始能正常而和调。

岐伯说:你所问得真精细啊!敷和的年份,木的德行布达于四方上下,阳气舒畅,阴气散布,五行的气化都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

其气端【6】,其性随【7】,其用曲直【8】,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脏肝,肝其畏清【9】;

【6】端:正而直,端正。

【7】随:随和,柔顺。

        气端、性随。按:皆指木德平和之谓。

【8】曲直:可曲可直。曲直指木性而言。《尚书·洪范》“木曰曲直”即是。

【9】肝其畏清:清,清凉之气,即肺金之气。谓肝木畏肺金之克。其下文“心其畏寒”“脾其畏风”类同。

其气正直,其性顺从万物,其作用如树木枝干的曲直自由伸展,其生化能使万物繁荣,其属类是草木,其权力是发散,其气候是温和,其权力表现为风,应于人的内脏是肝;肝畏惧清凉的金气(金克木),

其主目,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

肝开窍于目,所以主目,在谷类是麻,果类是李,其所充实的是核,所应的时令是春,其所应的动物,在虫类是毛虫,在畜类是犬,其在颜色是苍▲,

●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其味酸,其音角,其物中坚【10】,其数八【11】。

【10】中坚:物体中央坚实部分。

【11】其数八:八为木之成数。据古代河图洛书蕴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故三为木之生数,八为木之成数。其数为五,指水火木金土其生数分别为一二三四五,生数加五即为成数,因五为土之生数,土为万物之母,《三部九候论》曰:“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焉。”说明生成数也不超过十数。其余“其数七”“其数五”“其数九”“其数六”皆类同。

按:本节论述木运平气之年的气候特点为“木德周行”,物候特点为“其化生荣”,与人体病理生理的关系为“其藏肝”“其病里急支满。”

其所充养的是筋,如发病则为里急而胀满,其在五味是酸,在五音是角,在物体来说是属于中坚的一类,其在五行生数是八。

升明之纪,正阳【12】而治【13】,德施周普,五化均衡【14】。

【12】正阳:正,方正、盛大的意思。正阳,是阳气明盛,火运行常令的代称。

【13】升明之纪,正阳而治:正阳为阳气正当隆盛。是火运平气的特点。

【14】德施周普,五化均衡:火运平气、阳气四布故曰德施周普。火为正阳,为五化之主,火气平则诸化皆平,故五化均衡。

升明的年份,南方火运正常行令,其德行普及四方,使五行气化平衡发展。

其气高【15】,其性速【16】,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政明曜【17】,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脏心,心其畏寒【18】,

【15】其气高:指火性炎上的特性。火为阳,阳主升,火性炎上,故其气高。

【16】速:急速。

【17】明曜[míng yào] 亦作" 明耀 "。光明;明亮

【18】心其畏寒:心畏惧寒冷的水气。

其气上升,其性急速,其作用是燃烧,其在生化能使繁荣茂盛,其属类是火,其权力是使光明显耀,其气候炎暑,其权力的表现是热,应于人体内脏是心;心畏惧寒冷的水气(水克火),

其主舌,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其应夏,其虫羽,其畜马,其色赤;

心开窍于舌,所以主于舌,其在谷类是麦,果类是杏,其所充实的是络,所应的时令是夏,所应的动物,在虫类是羽虫,在畜类是马,其在颜色是红,

其养血,其病瞤瘈【19】,其味苦,其音徵【20】,其物脉【21】,其数七。

【19】瞤[rún],肌肉动惕。

        瘈[chì],筋脉急挛,抽搐的意思。

【20】其音徵:征为古乐律音之一,角、征、宫、商、羽、五音,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声。其余“其音角”“其音宫”“其音商”“其音羽”“其音征”类同。

【21】脉:物之脉络也。

其所充养的是血,如发病则为肌肉抽搐,其在五味是苦,在五音是征,在物体来说是属于血脉 一类,在五行生数是七。

备化之纪,气协天休【22】,德流四政【23】,五化齐修【24】。

【22】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为土运平气。协,协和,协调。休,美善也。天主生地主成,土德能协天地之气而尽其美,故气协天休。土旺四时故德流四政,土为化气故土德平和则生长化收藏皆得其政,故曰“五化齐修”。

【23】德流四政:指土气之德流散养  育金、木、水、火四方。

【24】修:治理的意思

备化的年份,天地的气化协调和平,其德怀流布于四方,使五行气化都能完善地发挥其作用。

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25】,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26】,其令湿,其脏脾,脾其畏风;

【25】其用高下:高下,能高能下。土为万物之母,无论高下,皆其用也。

【26】 溽(rù)蒸:溽,湿气。溽蒸,湿热蒸腾的意思。

其气和平,其性和顺,其作用能高能下,其生化能使万物成熟丰满,其属类是土,其权力是使之安静,其气候是湿热交蒸,其权力的表现是湿,应于人体内脏是脾;脾畏惧风(木克土),

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长夏,其虫倮,其畜牛,其色黄,

脾开窍于口,所以主于口,其在谷类是稷,果类是枣,其所充实的是肉,其所应的时令是长夏,所应的动物,在虫类是倮虫,在畜类是牛,在颜色是黄,

其养肉,其病否【27】,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28】,其数五【29】。

【27】其病否:否通痞,痞塞不通的意思。中医指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有的仅有胀满的感觉,称"痞块"、"痞积"。脾土失运,气机阻滞,中州痞满之患。

【28】肤:肌肤。

【29】按:本小节讨论土运平气之纪,其气候特点为“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物化特点为“其化丰满”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为“其藏脾”“其主口”“其病否”。

其充养的是肉,若发病则为痞塞,在五味是甘,在五音是宫,在物体来说是属于肌肤一类,在五行生数是五。

● 审平之纪,收而不争【30】,杀而无犯【31】,五化宣明【32】。

【30】争:剥夺的意思。

【31】杀而无犯:指金气平和,秋以成实,为收杀之气自天而成,收而不夺其精,主肃杀,但无残害。

【32】五化宣明:指五化宣扬清明。

       指金运平气之年,虽主收束,却无残伐杀夺之情况。金气清净、刚爽,五化得之皆宣畅清明,故曰“五化宣明。”

审平的年份,金的所化虽主收束,但无剥夺的现象,虽主肃杀,但无残害的情况,五行的气化都得宣畅清明。

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33】,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34】,其候清切,其令燥,其脏肺,肺其畏热;

【33】其用散落:散落,瓜熟蒂落,形容金气主万物的收熟。金性肃杀,使万物成熟散落。

【34】其政劲肃,其候清切:“其政劲肃”指金气刚劲收肃,“其候清切。”指秋令清冷急切。

其气洁净,其性刚强,其作用是成熟散落,其生化能使万物结实收敛,其属类是金,其权力是为轻劲严肃,其气候清凉,其权力的表现是燥,应于人体的内脏是肺;肺畏火热(火克金),

其主鼻,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其应秋,其虫介,其畜鸡,其色白;

肺开窍于鼻,所以主于鼻,其在谷类是稻,果类是桃,其所充实的是壳,所应的时令是秋,所应的动物,在虫类是介虫,在畜类是鸡,其在颜色是白,

其养皮毛,其病咳,其味辛,其音商,其物外坚,其数九【35】。

其所充养的是皮毛,如发病则为咳嗽,其在五味是辛,在五音是商,在物体来说是属于外面包裹一类,在五行成数是九。

【35】按:本小节论述金运平气之纪,其气候特点为“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其物化特点为“其化坚敛”。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为“其藏肺”“其主鼻”“其病咳”。

静顺之纪,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36】。

【36】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咸整:咸,皆也;整,均整、完整。

      藏而勿害,即冬寒之令虽主纳藏,但藏而无害于万物。

      “治而善下”谓水性下趋。

      “五化咸整”,指水性平气,则五行的气化,都得以完整。

静顺的年份,藏气能纳藏而无害于万物,其德性平顺而下行,五行的气化都得完整。

其气明,其性下,其用沃衍【37】,其化凝坚【38】,其类水,其政流演【39】,其候凝肃,其令寒,其脏肾,肾其畏湿;

【37】沃衍[wò yǎn]:沃《说文》:“灌溉也”,衍,张景岳:“溢满也。”即水气之用为灌溉濡润。

【38】凝坚:凝固而坚硬。

【39】流演:演,《说文》:“长流也”。

流动不息。

其气明净,其性向下,其作用为水流灌溉,其生化为凝固坚硬,其属类为水,其权力是流动不息,其气候严寒阴凝,其权力的表现是寒,应于人体的内脏是肾;肾怕湿土(土克水),

其主二阴,其谷豆,其果栗,其实濡,其应冬,其虫鳞,其畜彘【40】,其色黑,

【40】 彘(zhì):即猪。

肾开窍于二阴,所以主于二阴,在谷类是豆,果类是栗,其所充实的是液汁,所应的时令是冬,所应的动物,在虫类是鳞虫,在畜类是猪,其在颜色是黑,

其养骨髓,其病厥,其味咸,其音羽,其物濡,其数六【41】。

其所充养的是骨髓,如发病则为厥,其在五味是咸,在五音是羽,在物体来说是属于流动的液体一类,在五行成数是六。

【41】按:本小节讨论水运平气之纪,其气候特点为“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其物化特点为:“其化凝坚”与人体病理生理关系为:“其藏肾”“其主二阴”“其病厥”。

故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是谓平气【42】。

【42】含义有二:

       ①指五化不能超出一定的范围,各季节生长化收藏都必须保持在一定的尺度之内,不能太过。也即王冰所曰:“生气不能纵其制,长气不能纵其害,化气不能纵其抑,收气不能纵其杀,藏气不能纵其罚。”

       ②指五化之间的制约关系:即春生之气不要受秋收之气的肃杀,长夏之气不要受冬藏之气的克罚,土运之化气,不要受春生之胜气,秋金之收气不要受火气之戕贼,冬寒水运之藏气不要受土气之遏抑。

       总言五化必须保持一定的限度,物化都未受贼戕而得其养,万物才能有益无损。正如姚止庵所曰:言气得其平,则四时五纪,有益无损,而万物均得其养。”

【整段翻译】

   ■ 黄帝道:以上三气所标志的年份,请告诉我它们的不同情况?

    岐伯说:你所问得真精细啊!敷和的年份,木的德行布达于四方上下,阳气舒畅,阴气散布,五行的气化都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其气正直,其性顺从万物,其作用如树木枝干的曲直自由伸展,其生化能使万物繁荣,其属类是草木,其权力是发散,其气候是温和,其权力表现为风,应于人的内脏是肝;肝畏惧清凉的金气(金克木),肝开窍于目,所以主目,在谷类是麻,果类是李,其所充实的是核,所应的时令是春,其所应的动物,在虫类是毛虫,在畜类是犬,其在颜色是苍,其所充养的是筋,如发病则为里急而胀满,其在五味是酸,在五音是角,在物体来说是属于中坚的一类,其在五行生数是八。

    升明的年份,南方火运正常行令,其德行普及四方,使五行气化平衡发展。其气上升,其性急速,其作用是燃烧,其在生化能使繁荣茂盛,其属类是火,其权力是使光明显耀,其气候炎暑,其权力的表现是热,应于人体内脏是心;心畏惧寒冷的水气(水克火),心开窍于舌,所以主于舌,其在谷类是麦,果类是杏,其所充实的是络,所应的时令是夏,所应的动物,在虫类是羽虫,在畜类是马,其在颜色是红,其所充养的是血,如发病则为肌肉抽搐,其在五味是苦,在五音是征,在物体来说是属于血脉一类,在五行生数是七。

    备化的年份,天地的气化协调和平,其德怀流布于四方,使五行气化都能完善地发挥其作用。其气和平,其性和顺,其作用能高能下,其生化能使万物成熟丰满,其属类是土,其权力是使之安静,其气候是湿热交蒸,其权力的表现是湿,应于人体内脏是脾;脾畏惧风(木克土),脾开窍于口,所以主于口,其在谷类是稷,果类是枣,其所充实的是肉,其所应的时令是长夏,所应的动物,在虫类是倮虫,在畜类是牛,在颜色是黄,其充养的是肉,若发病则为痞塞,在五味是甘,在五音是宫,在物体来说是属于肌肤一类,在五行生数是五。

    审平的年份,金的所化虽主收束,但无剥夺的现象,虽主肃杀,但无残害的情况,五行的气化都得宣畅清明。其气洁净,其性刚强,其作用是成熟散落,其生化能使万物结实收敛,其属类是金,其权力是为轻劲严肃,其气候清凉,其权力的表现是燥,应于人体的内脏是肺;肺畏火热(火克金),肺开窍于鼻,所以主于鼻,其在谷类是稻,果类是桃,其所充实的是壳,所应的时令是秋,所应的动物,在虫类是介虫,在畜类是鸡,其在颜色是白,其所充养的是皮毛,如发病则为咳嗽,其在五味是辛,在五音是商,在物体来说是属于外面包裹一类,在五行成数是九。

    静顺的年份,藏气能纳藏而无害于万物,其德性平顺而下行,五行的气化都得完整。其气明净,其性向下,其作用为水流灌溉,其生化为凝固坚硬,其属类为水,其权力是流动不息,其气候严寒阴凝,其权力的表现是寒,应于人体的内脏是肾;肾怕湿土(土克水),肾开窍于二阴,所以主于二阴,在谷类是豆,果类是栗,其所充实的是液汁,所应的时令是冬,所应的动物,在虫类是鳞虫,在畜类是猪,其在颜色是黑,其所充养的是骨髓,如发病则为厥,其在五味是咸,在五音是羽,在物体来说是属于流动的液体一类,在五行成数是六。

   所以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不容破坏,万物生时而不杀伤,长时而不削罚,化时而不制止,收时而不残害,藏时而不抑制,这就叫做平气。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图片

 

壹【原文三段】       

       委和之纪,是谓胜生【1】,生气不政,化气乃扬【2】,长气自平,收令乃早【3】,凉雨时降,风云并兴,草木晚荣,苍干雕落,物秀而实,肤肉内充。其气敛,其用聚,其动緛戾拘缓【4】,其发惊骇,其脏肝,其果枣李,其实核壳,其谷稷稻,其味酸辛,其色白苍,其畜犬鸡,其虫毛介,其主雾露凄沧,其声角商,其病摇动注恐【5】,从金化也。少角与判商同【6】,上角与正角同【7】,上商与正商同【8】。其病支废痈肿疮疡,其甘虫【9】,邪伤肝也。上宫与正宫同【10】。萧飋【11】肃杀,则炎赫沸腾【12】,眚于三【13】,所谓复也【14】,其主飞蠹蛆雉,乃为雷霆【15】。

       伏明之纪,是为胜长。长气不宣【16】,藏气反布【17】,收气自政【18】,化令乃衡【19】,寒清数举【20】,暑令乃薄,承化【21】物生,生而不长,成实而稚,遇化已老,阳气屈伏【22】,蛰虫早藏。其气郁,其用暴,其动彰伏【23】变易【24】,其发痛,其脏心,其果栗桃,其实络濡【25】,其谷豆稻,其味苦咸,其色玄丹,其畜马彘,其虫羽鳞,其主冰雪霜寒,其声徵羽,其病昏惑悲忘。从水化也。少徵与少羽同【26】,上商与正商同。邪伤心也。凝惨凛冽,则暴雨霖霪,眚于九【27】,其主骤注,雷霆震惊,沉霒【28】淫雨【29】。

       卑监之纪,是谓减化【30】。化气不令,生政独彰,长气整【31】,雨乃愆【32】,收气平【33】,风寒并兴【34】,草木荣美,秀而不实,成而粃【35】也。其气散,其用静定【36】,其动疡涌【37】,分溃【38】痈肿,其发濡滞【39】,其脏脾,其果李栗,其实濡核,其谷豆麻,其味酸甘,其色苍黄,其畜牛犬,其虫倮毛,其主飘怒【40】振发,其声宫角,其病留满否塞,从木化也。少宫与少角同【41】,上宫与正宫同【42】,上角与正角同【43】,其病飧泄,邪伤脾也。振拉【44】飘扬,则苍干散落,其眚四维【45】,其主败折虎狼【46】,清气乃用,生政乃辱【47】。

       从革之纪,是谓折收。收气乃后,生气乃扬【48】,长化合德【49】,火政乃宣,庶类【50】以蕃。其气扬,其用躁切,其动铿禁【51】瞀厥,其发咳喘,其脏肺,其果李杏,其实壳络,其谷麻麦,其味苦辛,其色白丹,其畜鸡羊,其虫介羽,其主明曜炎烁,其声商徵,其病嚏咳鼽衄,从火化也。少商与少徵同【52】,上商与正商同【53】,上角与正角同【54】,邪伤肺也。炎光赫烈,则冰雪霜雹,眚于七【55】,其主鳞伏彘鼠【56】,岁气早至【57】,乃生大寒。

      涸流之纪,是谓反阳【58】,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其气滞,其用渗泄【59】,其动坚止【60】,其发燥槁,其脏肾,其果枣杏,其实濡肉,其谷黍稷,其味甘咸,其色黅玄,其畜彘牛,其虫鳞倮,其主埃郁昏翳【61】,其声羽宫,其病痿厥坚下【62】,从土化也。少羽与少宫同【63】,上宫与正宫同【64】,其病癃闭【65】,邪伤肾也。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拔【66】,眚于一【67】,其主毛显狐貉【68】,变化不藏【69】。

       故乘危【70】而行,不速而至【71】,暴疟无德,灾反及之,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点评】

说明不及之气在五脏之间的具体特征、作用和表现

【原文通解】

 ●委和之纪,是谓胜生【1】,生气不政,化气乃扬【2】,长气自平,收令乃早【3】,

【1】委和之纪,是谓胜生:委和,为木运不及之年,如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之岁,木气生化之气不及,金运收气胜之,是谓胜生。

胜生:指木运不及,生气不得施用,为克我之气所胜。

【2】生气不政,化气乃扬:生气不政,指生气不能正常行使职权。化气乃扬,化气于是就扬散。木运不及,生气不足,所胜之土气得扬,故曰“化气乃扬”。

【3】长气自平,收令乃早:所生之子气--长气减弱,故曰“长气自平。”所不胜之金气先期而至,故曰“收令乃早”。

委和的年份,称为胜生。生气不能很好的行使职权,化气于是发扬(土不畏木),长气自然平静(木不能生火),收令于是提早(金胜木),

凉雨时降,风云并兴,草木晚荣,苍干雕落,物秀而实,肤肉内充。

而凉雨不时下降,风云经常发起,草木不能及时繁荣,并且易于干枯凋落,万物早秀早熟,皮肉充实。

其气敛,其用聚,其动緛戾拘缓【4】,其发惊骇,其脏肝,

【4】其动緛戾拘缓:

    緛戾,緛,软;戾,戾,《说文》:“曲也”。筋肉软挛缩而曲。

      拘缓,拘,孪;缓,松也。收缩或弛张无力。

      肝主筋。指筋肉软挛缩而曲或拘急不舒,都属于筋病。

其气收敛,其作用拘束,不得曲直伸展,在人体的变动是筋络拘挛无力,或者易于惊骇,其应于内脏为肝,

其果枣李,其实核壳,其谷稷稻,其味酸辛,其色白苍,其畜犬鸡,其虫毛介,

在果类是枣、李,其所充实的是核和壳,在谷类是稷、稻,在五味是酸、辛,在颜色是白而苍,在畜类是犬和鸡,在虫类是毛虫和介虫,

其主雾露凄沧,其声角商,其病摇动注恐【5】,从金化也。

【5】注恐:泄注恐惧。

 ▲所主的气候是雾露寒冷之气,在声音是角、商,若发生病变,则摇动和恐惧,这是由于木运不及而从金化的关系。

少角与判商同【6】,上角与正角同【7】,上商与正商同【8】。

【6】少角与判商同:木运不及,称为少角,判商、半商、即言木运不及因金气来乘,故表现出来的气候特点与半商(少商)之年类同。

【7】上角与正角同:上指司天,上角即厥阴风木司天。“与正角同”,正角,即木运不及逢厥阴风木司天,木气得助而成,为类同木运平气之年,故曰与正角同。

【8】上商与正商同:木运不及之年,半从金化,逢阳明燥金司天。(上商)得其金助,故成为类同金运平气之年(正商)故曰“上商与正商同。”

所以少角等同判商。若逢厥阴风木司天,则不及的木运得司天之助,也可以成为平气,所以委和逢上角,则其气可与正角相同。若逢阳明燥金司天,则木运更衰,顺从金气用事,而成为金之平气,所以逢上商便和正商相同。

其病支废痈肿疮疡,其甘虫【9】,邪伤肝也。上宫与正宫同【10】。

【9】甘虫:甘是土味,因木运不及,土来反侮,甘味生虫,所以称为甘虫。

【10】上宫与正宫同:木运不及之年,所胜之土气反侮之,如再逢丑未太阴湿土司天,则气候类同于正宫(土运平气之年)故曰上宫与正宫同。

在人体可发生四肢萎弱、痈肿、疮疡、生虫等病,这是由于邪气伤肝的关系。如正当太阴湿土司天,因土不畏,亦能形成土气用事,而成为土之平气,所以逢上宫则和正宫相同。

萧飋【11】肃杀,则炎赫沸腾【12】,眚于三【13】,所谓复也【14】,其主飞蠹蛆雉,乃为雷霆【15】。

【11】【12】萧飋(sè):形容金气使万物萧条之义。炎赫沸腾:火热蒸腾。

       萧飚肃杀则炎赫沸腾:飋音瑟,《玉篇》:“秋风”全句指大运不及,金气来乘,致秋风肃杀则火气来复,产生炎赫沸腾的木运不及胜复规律。

【13】眚于三:眚[shěng],《广韵》:“灾也”。灾害。三,指三宫,即东方震卦木位。

       关于“眚于三”下文“眚于九”“眚于七”“眚于一”皆系指九宫八卦与五行生成数相配,东方震卦应木生数三,“于三”即代表灾害损于东方。

【14】复:木运不及,乘木之金气来胜,乘金之火气来复。指大运不及年的胜复规律。

故委和的年份,起初是一片肃杀的景象,但随之则为火热蒸腾,其灾害应于三(东方),这是由于金气克木,迫使火气前来报复。当火气来复,主多飞虫、蛆虫、蛆虫和雉,木郁火复,发为雷霆。

【15】按:本小节论述了木运不及之年的气候特点为:“生气不政,化气乃扬,长气自平,收令乃早。”“从金化”胜气来乘则“凉雨时至”,复气来之则“炎赫沸腾”。对人体的影响为:“其藏肝”“其发惊骇……,复气来则“邪伤肝也”。

伏明之纪,是谓胜长【16】。长气不宣,藏气反布【17】,收气自政【18】,化令乃衡【19】,

【16】胜长:火气不及之年,水气来乘,致长气不政,故谓之“胜长”。

【17】长气不宣,藏气反布:宣:发挥作用。 布:布达。长气不得发扬,寒水之藏气反而旋布。

【18】【19】收气自政,化令乃衡:收气,即金气。收气自政,金气自己能够发挥作用。

       火运不及,所胜之金气不受其制而能自持,火不生土,土之化气乃趋于低衡状况,故曰“收气自政,化令乃衡。”

伏明的年份,称为胜长。长气不得发扬,藏气反见布散,收气也擅自行使职权,

寒清数举【20】,暑令乃薄,承化【21】物生,生而不长,成实而稚,遇化已老,阳气屈伏【22】,蛰虫早藏。

【20】寒清数举:指水的寒冷之气与金的清凉之气频发。

【21】【22】承化物生,生而不长,成实而稚,遇化已老,阳气屈伏:承化,秉承土气而生。谓火运不及之年水气来乘,金气失制则寒冷清凉之气候常至,暑热之气被迫而不得宣长,致万物乃承土气之化而生。然因火气不足故虽生而不长,虽长而难实,待至土化之季却已衰老,阳气被压抑,冬虫早藏等,呈现一片火衰物化不足之境。

化气平定而不能发展,寒冷之气常现,暑热之气衰薄,万物虽承土的化气而生,但因火运不足,既生而不能成长,虽能结实,然而很小,及至生化的时候,已经衰老,阳气屈伏,蛰虫早藏。

其气郁,其用暴,其动彰伏【23】变易【24】,其发痛,其脏心,

【23】彰伏:彰,明显。伏,隐伏的意思。

【24】其动彰伏变易:指其变动表现为不显,(彰,显露,彰伏即不明显)而且变动无常。

火气郁结,所以当其发作时,必然横暴,其变动每隐现多变,在人体病发为痛,其应于内脏为心,▲ 

其果栗桃,其实络濡【25】,其谷豆稻,其味苦咸,其色玄丹,其畜马彘,其虫羽鳞,

【25】其实络濡:络,丝络,濡,液汁。指其果实应筋络及液汁。

其在果类为栗和桃,其所充实的是络和汁,在谷类是豆和稻,在五味是苦和咸,在颜色是玄和丹,在畜类是马和猪,在虫类是羽虫鳞虫▲,

其主冰雪霜寒,其声徵羽,其病昏惑悲忘。从水化也。

在气候主冰雪霜寒,在声音是徽、羽,若发生病变则为精神昏乱,悲哀易忘,这是火运不及而从水化的关系。

少徵与少羽同【26】,上商与正商同。邪伤心也。

【26】少徵与少羽同,上商与正商同:火运不及之年,半从水化,故气候特点与水运不及年相似。所谓上商与正商同是指火运不及之年,金气失制,则气候特点已有金气之化。如再逢阳明燥金司天,则气候变为与金运平气年类同,故曰上商与正商同。

▲所以少徽和少羽相同。若逢阳明燥金司天,因金不畏火,形成金气用事,而成为金之平气,所以伏明逢上商则与正商相同。故所发之病,是由于邪气伤心,

凝惨凛冽,则暴雨霖霪,眚于九【27】,其主骤注,雷霆震惊,沉霒【28】淫雨【29】。

【27】眚于九:灾损应于南方离宫,因离宫生成数为九故曰:眚于九。

【28】【29】沉霒淫雨:沉霒(yin),霒,《说文》:“久阴也。”指阴云密布。形容阴雨绵绵,久日不见阳光。

火运衰,所以有阴凝惨淡,寒风凛冽的现象,但随之而暴雨淋漓不止,其灾害于九(南方),这是土气来复,以致暴雨下注,雷霆震惊,乌云蔽日,阴雨连绵。

按:本小节讨论火运不及之年其气候特点为“长气不宣,藏气反布,收气自政,化令乃衡。”并由于火运不及,水气来乘,金气失制而出现“寒清数举”,物化特点为“生而不长,成实而稚”与人体生理病理关系为“其藏心”“其发痛”如遇水气来复则“邪伤心也”。

卑监之纪,是谓减化【30】。化气不令,生政独彰,长气整【31】,雨乃愆【32】,收气平【33】,

【30】减化:土的化气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31】长气整:火的长气反而平静。

【32】雨乃愆

  愆[qiān],错过时机,过期的意思。

♥【33】卑监之纪,是谓减化,化气不令,生政独彰,长气整,雨乃愆,收气平:卑监为土应不及之年,土主化,土被木郁故为减化。化气不政,木之生气来乘,故生气独盛,土湿之气不及,故雨乃愆期。火气及金气未受大影响而尚为平整。

 卑监的年份,称为减化。土的化气不得其令,而木的生气独旺,长气自能完整如常,雨水不能及时下降,收气平定,

风寒并兴【34】,草木荣美,秀而不实,成而粃【35】也。

【34】风寒并兴:风与寒同时兴起。

【35】秀而不实成而粃也:

    粃[bǐ],子实不饱满。《集韵》:“音比”。《说文》:“不成栗也。”指子实不饱满,因化气不足之故。

风寒并起,草木虽繁荣美丽,但秀而不能成实,所成的只是空壳或饱满的一类东西。

其气散,其用静定【36】,其动疡涌【37】,分溃【38】痈肿,其发濡滞【39】,其脏脾,

【36】静定:安静,平定。

【37】【38】其动疡涌,分溃痈肿:疡涌:痈肿渗出。分溃:疮疡破裂。

       指疡疮破裂溃烂流脓如涌及易发生痈肿。

【39】其发濡滞:滞,不畅。濡滞,指水气不行。土化不及,湿阻气滞。

其气散漫,其作用不足而过于静定,在人体的变动为病发疮疡,脓多、溃烂、痈肿,并发展为水气不行,其应于内脏为脾,▲

其果李栗,其实濡核,其谷豆麻,其味酸甘,其色苍黄,其畜牛犬,其虫倮毛,

在果类是李和栗,其所充实的是液汁和核,在谷类是豆和麻,在五味是酸、甘,在颜色是苍、黄,在畜类是牛和犬,在虫类是倮虫毛虫,

其主飘怒【40】振发,其声宫角,其病留满否塞,从木化也。

【40】飘怒:风动迅速,势不可当,用怒来形容。

因木胜风动,有振动摧折之势,在声音是宫、角,若发生病变则为胀满痞塞不通,这是土运不及而从木化的关系。

少宫与少角同【41】,上宫与正宫同【42】,上角与正角同【43】,其病飧泄,邪伤脾也。

【41】少宫与少角同:土运不及之年为少宫,木气来乘,则使气候有类似木运不及之年的气候,故曰少宫与少角同。

【42】上宫与正宫同:虽为土运不及之年,但若逢太阴湿土司天,运得气助则土运不及之年,可成为类同土运平气之年,故曰上宫与正宫同。如己丑、己未之年。

【43】上角与正角同:指土运不及之年,己从木化。如再逢厥阴风木司天,则可成为类同木运平气的气候,故曰上角与正角同。

所以少宫和少角相同。若逢太阴湿土司天,虽土运不及,但得司天之助,也可成为平气,所以监逢上宫则和正宫相同。若逢厥阴风木司天,则土运更衰,顺从木气用事,而成为木知平气,所以逢上角则和正角相同。在发病来讲,消化不良的泄泻,是邪气伤脾的关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