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琐事

写给自己的琐琐碎碎
正文

话说中文学校(三)ZT

(2004-12-01 15:31:49) 下一个

BY 冷眼之人

说来可怜, 与国内的潮流相比, 海外华人的离婚率实在是低得不像话了. 在国内, 想不腐败都难. 在这儿, 你去弄个小密二奶试试, 怕没那么容易吧. 虽说"旧时王谢堂前燕", 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那也得百姓家里有燕子才成啊. 可你看看这地界儿都是些什么鸟人? 满眼的老鹰乌鸦. 种不对啊! 这嘴里说的, 心里想的, 胃里装的, 全都不一样. 叫人怎么个腐败法? 此事非不为也, 是不能也. 所以每天两点一线就成了必然规律. 家庭的稳定也就自在其中了.

中文学校开埠一声炮响. 给了人到中年们一个找乐儿的去处. 先不说每个周末能把累赘们扔到中文学校几小时, 俩口子可以偷闲逛商店买东西下馆子看电影或干些更增进感情的事儿. 中文学校本身就是个很好社交场所啊.

社交行为一般是发生在学校的大餐厅里. 最常见的是三五成群打扑克的, 只会拱猪升级敲三家儿的, 怕是早年来这儿插队的, 那些手里抓好几副一大把甩着玩儿的, 可能来的要晚一些. 也有个儿把定力好的, 在那儿演义秤上春秋. 还看见过玩麻将的, 但没在桌上见着钱, 不知过的是哪门子干瘾.

若大一个餐厅, 除了棋牌乐们, 这头儿办保险投资买房健康养身子女教育各类讲座的占有一角. 那边出租影像图书报刊杂志的也有一席之地....偶尔还有中餐馆上门服务, 卖些馒头包子饺子冻烙饼. 大小政界人物在选举期也时不常光顾一下. 四处握手, 胡乱套磁儿.

最过瘾的大概是老头老太太们了, 憋了一个星期, 可找着扎堆儿说话的地方了.

身在餐厅, 放眼望去, 人头躜动, 欢声鼎沸, 五花八门, 好不热闹.

再到学校的球类场馆瞧瞧, 总能见着几夥聊发少年狂的眼镜儿. 个个奋勇当先精神可嘉, 至於大多数人的身手嘛, 怕是当年连系队都混进不去. 难怪要在此讨回失去的青春了.

总之, 把这里的一切说成是个中文学校, 那是熊掌伴豆腐, 大题(蹄)小作了. 称之 为"周末中华文化休闲俱乐部", 可能更为合适些. 而最能给这一名称做托儿提气的, 当属中文学校的成人舞蹈班.

不过, 这儿的成人都捂得严实, 舞蹈也不用钢管. 赶上过年过节或什么场合, 舞蹈 班的学员们都会来一出儿. 还往往是压轴的.

每当大幕拉开, 音乐响起, 一队徐娘便悠悠然扭将出来, 时而辗转腾挪, 时而骚首 弄姿, 台上的很是投入, 弄得台下的也只好一个劲儿咧嘴. 孩子妈们的勇气固然使 人感动, 她们家那半边天的胸襟和眼神儿更是值得佩服.

近年来, 又有了更胜一筹的. 不知从哪儿冒出个时装表演队, 跟着凑热闹. 赞助商 不详, 却是一水儿的中式服装, 万变不离其宗, 并证实了张大导勤俭办奥运的省料 旗袍竟不是原创. 至於演出效果如何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 反正在模特大嫂们拧台 步时咱还能撑得住, 待到她们骤然停步, 猛地叉腰甩头, 瞠目亮相之际, 兄弟我是 实在不行了, 瞬间昏迷, 背过去了. 那劲头儿, 别说是我, 就是个半身不隧的, 给 对上一眼, 也没准儿能挺身起立向后转.

醒过味儿来再想想人家也不容易, 还是应该捧个场儿. 就一边鼓掌, 一边心里犯嘀 咕, 如此一来, 这好好的衣服还卖得出去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