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红楼梦》中,常提及这妹妹那妹妹的字,写在帕上,写在绢上。应当说,中国的书法,到了这里,才回家了。晋代的书法,多用于写信。《兰亭序》差劲的地方,正是帖气太重,比不上《十七帖》的私密和亲切。由篆隶变成行楷,有层意义,即毛笔字从公家文书体变成私人信件体。读史孝山钟繇二王等的字迹,感受得到他们的悸恸。案前,握着不能走一点神的天下第一难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原来,他们是自己的学校。一对“儿女”力致没影响,以致没影子。接受“儿女”的教训,哪怕是斥责。自卑,致于自蔑,并当作自己的尚能够做的。痛骂渣时代的同时,狠狠唾渣自己。五零后六零后,就陈丹青坐有个坐相,站着也还行,总之,走得出去,拿得出手。一板砖就能把刘震云,莫言,余华,贾平凹,袁腾飞,司马南,金荣灿拍倒的不是別的,而是香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4-05-19 05:28:37)
历史随感录 百年大变局,是中国的百年,是中国的变局。 中国其实没有外国,只有中国人的外国。 之于外国的,中国人不是拿来主义,而是拖下水再说。 这里最害怕的是“租界”,是殖民。但最有效的,就是它们。中国人出国是留学,移民,从来就是,香蕉人是被殖民。这几乎是那里人“去异地,找异人,过别样日子”的唯一途径。 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点和线的关系》读后感 来源:QualityWithoutName于2024-05-1705:22:16[档案][博客][旧帖][给我悄悄话]本文已被阅读:76次(496bytes) 字体:调大/重置/调小|加入书签|打印|所有跟帖|加跟贴|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本文内容已被[QualityWithoutName]在2024-05-1705:23:32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J网友问欧几理得几何体系下点和直线,线段的关系,答案是在欧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5-16 12:19:48)
阅读 ()评论 (0)
先是刘晓庆装嫩,接着许晴冻龄,有道林志玲逆成长。这其实是“她们,老了”的广告。不是吗? 郑小瑛说我是“九零后”。她笑得,比台下零零后年轻多了。不是吗? “这一家子都是强奸犯!”铁链女,青春犹存。“谁知道是哪片云彩下的雨?”在向已逝的青春敬礼。 “拼图硬道理”,好资深! “这是我女儿!&rdquo[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读康德,谢林,黑格尔,吃力得要死,始终觉得不够,脑筋不够。 读马克思恩格斯,好多了。《国富论》的经济学真讨厌。《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生动多了。价值论里加进剩余价值,一下,觉得枯燥的经济学有故事,有文采了。 读列宁,一半读歪着斧子砍的理,一半读“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战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一直写到李清照,才产生了纯文学,而李清照词中,就《声声慢》纯度最高,品质最好。 自李清照以来,直到张爱玲,才出现了《小团圆》《金锁记》《倾城之恋》等纯文学。 文学,在中国,有点和科学理性一样,因素丰富,就是不成气候,尽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打岔。诗三百,好好的东西,用个“经”一包装,变成人面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5-11 05:22:05)
鲁迅说(二) 鲁迅批中国国民性,小菜一碟的味道特浓,因为他是日本的海归。今天去日本观光的大陆游客,不是随口也能说出中日几大差别吗? 以日本为鉴,看自己,其实有点中国好的够不上,退而求其次。有如,严复带回的全本《天演论》,愣是被冷藏,化作“弱肉强食”的科普,才被接受。鲁迅之于中国,其实并不是“连尿布片都造不出来的地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读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山河岁月》,就当没胡兰成这个人。 胡兰成的文章,在汉语内卷里可谓最好的白话文。张爱玲不及。鲁迅如果没有日本审美的加入,也不及。 文章写得每段甚至每一小段都有看头的,鲁迅的杂文之外,就是《今生今世》《山河岁月》。 文言转为白话文,王国维和陈寅恪就是转不过来;俞平伯朱自清沈从文是旧瓶装新酒;毛泽东先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