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闲话春节联欢晚会

(2006-02-12 20:08:09) 下一个

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从八三年开播以来,一晃儿二十多年了。刚有春晚那几年,感觉真不错,大年三十包饺子,一边包一边看,多了个聊天的话题,丰富了过年的内容,还增加了节日的文化含量。

 

刚来美国那几年,没能年年跟着瞧。那时候海外没有央视的实况转播,过后借录像带?且轮不上你呢!那时候,中国使领馆也不富裕,和资产阶级争夺青少年的事儿,就没条件抓。

 

再说,咱当时也没这份闲心。虽然长期自觉坚持通读《人民日报海外版》,但还是经常把过春节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等拿到一星期送一次的海外版时,国内都准备过元宵节了。所以,上学那几年,春晚都是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等闲下来开始在家写论文了,这才又接茬儿看春晚。

 

才几年的功夫,不少老演员倒是还在,呼啦啦一茬子新演员登台亮相,没一个脸儿熟。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好在咱没追星的毛病,台上爱谁谁,谁演得好咱给谁鼓掌叫好儿。

 

工作以后,学校里有个中国同事,非常喜欢春晚,场场不落,全录下来了。受她影响,咱对春晚又多了一层好感。把录像带借齐了,有工夫就看看,历年的春晚节目 也就看了个八九不离十。

 

看了这么多场春晚,好节目看了不少,什么陈佩斯表演的吃面条,王景愚的哑剧吃鸡,马季的宇宙牌香烟,赵丽蓉满嘴宝坻话的小品,黄宏的打扑克,赵本山的忽悠,。。。还有些歌舞,杂技和魔术节目,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每年过春节,咱都惦记着看看春晚的节目。

 

今年除夕正好赶上星期六,起了个大早,为的就是看看春晚的实况转播。

 

今年的春晚一如往年,形式上没什么变化,就像美国的连锁快餐店,卖的就是那几样东西,什么味道不用尝,您都猜得出来。

 

自从黄一鹤导演战战兢兢地在央视推出春晚节目以来,春晚这种大众娱乐形式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其成功标志就是为长期营养不良的国人适时地提供了一套文化快餐。

 

但是,多年之后,在人们的口味发生变化之后,春晚导演好像依然非常满足自己提供的文化快餐的垄断地位。面对人们不断要求央视推出更多特色菜的呼声,央视始终坚持老菜谱,要变,也就是把饭馆的门面装修得漂亮点儿,让人们在富丽堂皇的环境中享受文化快餐。

 

其实,对于这种文化快餐类的娱乐形式,实在不应该寄予太高的期望。但是,近年来,这种文化快餐不知什么原因,竟然也变味儿。尽管人们仍然普遍关注春晚,叫骂声却此起彼伏。

 

由于春晚已然纳入当今国人过年的新传统,人们对春晚的关注也顺理成章地远远超过了这种娱乐形式的本身。当然,主办单位基于商业目的的自我炒作,也使春晚成为人们过年前后议论的焦点。

 

今年春晚的特色就是没特色,一脉相承地延续了过去几年来的优良传统,彻底打消了一些人期待春晚推陈出新的愿望。

 

一场春晚看完了,给咱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多,闹腾,说得好听点儿,那是营造过年的热闹气氛。

 

按说,央视新楼春晚演出的舞台够大的了吧,再配上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灯光音响等现代化设备,绝对体面。可是,很多时候您都会觉得那个舞台忒小,呼啦啦一大帮人上去又蹦又跳的,老让人耽心哪个演员不留神跌下来,每逢这时候,看着舞台就眼晕。

 

中国人多,演员也多,这是事实,但是,非要在春晚的舞台上显示咱娱乐界兵多将广,让人把舞台当成王府井,有这个必要吗?

 

反过来替导演想想,也许人家导演时刻不忘宣传计划生育这一重大国策,不动声色地就把这点儿意思表现出来了,用这种高明的方式宣传国家政策,咱咋就体会不到呢?

 

八十年代初的歌星,歌儿唱得都好,人长得一般都不如她们的歌儿。那时候主要是听歌儿,看人是次要的。现在整个大一调个儿:唱歌的人长得都挺漂亮,歌唱得没几个好的。

 

春晚舞台上的歌星,除了几个大腕儿,很难叫人分清谁是谁。好好的一首歌剁成几段,分开让好几个歌手唱,一人一句,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工分得也忒细了不是?给人的感觉就像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逮着个窝头好几个人分,至于吗?您叫人家唱完了,谁唱得好,谁唱得不好,观众心里有谱儿。您就是真把歌星当服装模特,也应该叫她们多露会儿脸不是?

 

再说了,唱歌就唱歌吧,弄几个和歌词内容有关的伴舞也合情合理。但是,甭管什么歌,无论需不需要,非得在台上弄一大堆伴舞的,吸引观众眼球,大有不达喧宾夺主的目的就不罢休的架势。真不知道这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要求呢?还是一种流行时尚。

 

记得有次在朋友家唱卡拉OK,“风烟滚滚唱英雄”的背景画面竟是花前月下的少女,“篱笆墙的影子”则是威尼斯水城,。。。也可能这是一种后现代艺术,像陈凯歌拍的《无极》,观众看得越是找不着北,越透着导演有文化。

 

今年是狗年,按照惯例,春晚无疑又要拿狗来做文章。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狗的形象大多是负面的,什么狗盗鸡鸣,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猪狗不如,狗急跳墙,狐朋狗友,狗嘴吐不出象牙,狗眼看人低,。。。等等等等,这就给今年春晚的编导们出了难题。文章的确不好做,可也不是不能做。要说咱春晚编导们在这方面就处理得很好。人家不跟狗较劲,举重若轻地安排台上台下多叫几声“旺旺旺”,齐活!整个一四两拨千斤。

 

把狗甩了,弄俩熊猫。一场发动全国人民给熊猫起乳命的活动,成了今年春晚的一项重要内容。主持人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播报熊猫选名进展情况的镜头使我不太熟悉中国文化的女儿还误以为今年是熊猫年呢。

 

对照台湾当局对待大陆赠送熊猫的态度,大过年的,如此大张旗鼓地拿熊猫说事儿,多少有点儿热脸贴到冷屁股的感觉。在春晚的舞台上,您要是非来点儿政治宣传,接茬儿播报党和国家领导人看望过年坚守在各条战线上的工农兵群众,海内外炎黄子孙向全国人民拜年的电报什么的,总比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自作多情让人感觉舒服一些吧。

 

每年的春晚,央视都力求把最好的歌舞相声小品节目奉献给全国人民。但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歌舞,有人偏爱相声小品,众口难调。相声作为一个老少咸宜雅俗共赏文艺形式,无疑也成为春晚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马季,唐杰忠,姜昆,李文华等相声演员在以往的春节联欢会上曾经给广大观众带来无数的欢笑。

 

长期以来,咱对相声情有独钟,因此,对每年春晚的相声格外关注。

 

近年来,相声跟中国足球一样,观众期待越高就越不争气。尽管老百姓恨不得人人都能讲几个段子,春晚舞台上的相声却江河日下,一蹶不振。

 

冯巩前些年的个别段子还能抖出几个包袱,这两年好像不拧着眉毛扯着嗓门喊,不借助肢体语言,就不会说相声了。今年整出这段相声剧《跟着媳妇当保姆》,怎么看怎么替他难过,那架势,大有观众不笑我就豁出去把嗓子喊劈了也得叫您笑的劲头,看完真替他感到累。

 

相声没好段子小品补。这几年,小品大有压倒相声之势,今年的小品比相声多,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有时,我就纳闷儿,既然观众爱听相声的人很多,就说明有市场,那么多相声演员咋就不能攒出几个好段子振兴振兴相声艺术呢?

 

总觉得现在的相声演员不安分,倒不是说李金斗同志酒后和小姐开房的事,而是说相声演员不好好在说学逗唱上下功夫,却老是发展肢体语言,拼命往小品上靠。大兵,赵卫国表演相声《谁让你优秀》的时候,我女儿半截插进来指着坐在台阶上的捣乱的大兵问,这个小品演员咋坐那啦?您瞧瞧,整个一相声小品不分家了。

 

虽然,近年的相声乏善可陈,但是,今年台湾相声演员刘增锴和朱德刚合说的相声《新说绕口令》还是令人耳目一新,这个段子虽说简单了点儿,但他们的说学逗等基本功让人一听就像那么回事儿,味儿正。

 

央视对春晚节目的审查据说是非常严格的。作为党的宣传机构,通过春晚舞台,以娱乐方式向全国人民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央视多年来举办春晚的光荣传统。有人因此说,相声是讽刺艺术,好相声不易通过春晚的节目审查。我看事实并非如此。就拿蔡明,郭达,岳秀清表演的小品《马大街外传》来说,就郭达那么一个自私自利,朝三暮四,脚踩两只船的男人,居然还能得到赞许。这个节目都能上,至少可以说明央视对节目的审查尺度实际是很宽的,宽得就差公开号召向郭达这种人学习了。

 

说到社会风气问题,近年来,奢华虚假浮躁等社会风气在春晚中的表现则是愈演愈烈。记得八十年代的一次春晚,主持人姜昆一嗓子:“于淑珍老师,该您唱了”。就见著名歌唱家于淑珍从座位上款款而起,随着音乐,《泉水叮咚》的甜美歌声流淌全场。看到那一幕,感到很温馨。去年春节,于淑珍随团来美国演出,看她唱歌的时候,咱还想起当时春晚那一幕。

 

现在的春晚没这景喽。富丽堂皇的舞台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逐年拉开,华丽的灯光音响,舞台装饰,演员服装营造出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就是离生活越来越远了。舞台上的演员个个珠光宝气,可能是美容化妆技术的原因,台上演员都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您能记住谁是谁吗?

 

音响技术提高了,按说更有利于演员发挥水平吧?非也!人家给您玩儿假唱。不是说,当今社会,除了骗子不假,什么都假嘛。凭什么人家就不能来点儿假的?反正舞台和观众有很大距离,灯光一闪,真唱假唱谁能瞧出来呀?人家不就是想把自己发挥最好录下来的最完美的歌献给您嘛。真善美,为了突出美,只好牺牲真和善。

 

这就是异化!这就跟当今的体育竞赛是一个道理。奥林匹克竞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目的是好的,可是,当今的运动员吃药的吃药,受伤的受伤,退役以后,体质非但没增强,反而是一身伤病。

 

当然,央视也想把演出办得尽善尽美。去年春晚的导演还信誓旦旦说什么春晚决不允许假唱,刚演完,就捅出假唱的报道。今年据说除了唱结束曲《难忘今宵》关牧村等人是真唱外,剩下的全是假唱。尽管局外人对此说真假难辨,但至今春晚导演不予澄清,可能还是底气不足吧。

 

演员利用假唱欺骗观众,这有演员自身的问题。唱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假唱欺骗观众可是道德问题嘛,这道理演员可能也都懂。但是,为什么一再发生呢?我看,这还是需要从体制上找原因。

 

现在的春晚,商业气息太浓。记得八十年代初央视刚办春晚的时候,电视上的广告也就是一张产品照片加上厂家联络电话,估计广告费也不会太高。现而今,广告成了央视的赚钱机器。由于春晚的巨大影响,据说今年春晚的广告收入就超过4亿人民币。虽然前些年央视还声称春晚不做广告,但软硬广告照样插播,钱先挣到手再说。

 

如果说,八十年代初的春晚还是爱国主义煽情舞台的话,那么,现在的春晚则是 飘荡着铜锈气息的赤裸裸的商业演出。按说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在大年三十给全国人民腾出一段没有广告的时间观看春晚,应该不会造成多大财政损失吧。您干嘛非得把广告往节目里塞,挺好的小品弄得像给厂商拍的广告片。透着小家子气!

 

平心而论,央视做广告挣点儿钱,也是应该的。但是,非往钱眼儿里钻,就有点儿对不起全国观众了。有报道说,今年春晚搞的那个给大熊猫征集乳名活动,主持人鼓动观众发手机短信,积极参与,响应的还真不少。结果呢,还没过完年,一个个收到收费账单。交钱吧,您呐。仅这一项,据说央视就有上亿元的进账。这项活动收费,您怎不事先言语一声?这不拿全国人民开涮嘛。

 

虽然人们对春晚褒贬不一,咱觉得春晚还应该继续办,毕竟春晚办了这么多年,已经成为全国人民过年的传统内容之一。至于如何办得好,还是毛主席“文艺为工农兵服务”那段话的精神,编导演员真正想着过年为全国人民服务一把,先暂时把争名争利的事儿撂撂,您的节目就会贴近生活,就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表演的小品《说事儿》不是得了一等奖了吗?人家那小品就是贴近生活,获奖说明老百姓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2006年3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