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缸寨

信靠耶和华的必不至于羞愧
正文

那鸿书哈巴谷书主日学实习讲章

(2009-06-12 11:58:53) 下一个
 

那鴻書與哈巴谷書主日學講章

 
引子

 

有人說,現代社會每家每戶都有一個約柜——就是放在客廳正中的電視。不知道大家都喜歡看電視連續劇嗎?日劇韓劇瓊瑤劇歐美肥皂劇,或者嚴肅一點的歷史劇,無論是大長今小燕子或者prison breaker…吸引大家日復一日,周復一周追捧在電視機前的,是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偶像明星的魅力。即使許多電視連續劇的主題雷同,情節也大同小異,人們還是樂此不疲,認同故事中的人物,他們的喜怒哀樂似乎成為人們情感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是現代生活的一種娛樂文化。

也有人執著地認為,客廳沙發上看電視的感覺,絕對無法媲美整版銀幕與環繞立體聲的影院感受,好萊塢大製作影片的藝術效果就需要這樣去欣賞。在燈光熄滅的影院里,短暫的一兩個小時間,疏離了現實生活的一切,銀幕上的刀光劍影恩怨情仇,把我們帶進另一個時空。

其實,我們基督徒的整本圣經,就兼具電視連續劇和好萊塢歷史大片的雙重魅力。假設我們為這部劇集做宣傳,不妨給新舊約全書一個富有市場號召力的別名:“天國傳奇”或者“天國春秋”。人類的歷史不是循環的,不是一連串無意義事件的重複,而是直線的,向著主的日子和神國度的建立邁進。這部天國傳奇的上半部是舊約39集,下半部27集,就是新約。全部故事如同長篇連續劇一樣精彩紛呈,情節連貫,主題一致;上下千年,從橫萬里,氣勢雄偉,場面恢弘。如果單看其中的每一部,又都有好萊塢大製作的手筆,從創世紀到啟示錄,66卷圣經渾然一體,敘述著三位一體的神與撒旦魔鬼在人類歷史中所展開征戰的故事。神是至高者,也是當然的得勝者,神的公義必將戰勝撒旦的一切邪惡。

這部劇集有一條貫穿全劇的情節主線,是從應許到實現的神的救恩;每集中一再重複出現但決不雷同的主題,是神的公義與永恒不變的慈愛。神是編劇,也是導演,仿佛現代戲劇的“套層結構”,導演時常打斷觀眾的欣賞,現身說戲,乃成戲中之戲——無論是摩西的荊棘火焰,是先知們所記錄的預言與默示,還是主耶穌登山變像,神的形象和聲音不時出現在劇集中。

就如欣賞任何偉大的作品,我們不只關心故事的結局,更享受這故事豐富奇妙的展開過程,并受到心靈的啟迪。這部劇集的演員與觀眾都是神所創造的人,奇妙的是,猶如現代戲劇提倡的“消融觀眾與演員的分界”,作為觀眾的我們,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竟然已經置身其中,我們的生命無一例外,都成為這部偉大導演劇中的一部分。

這部劇集仿佛可以提供交互式的時空穿梭,從舊約到新約,再從新約到舊約,每一個單元劇集的信息都具有全息性,無論以什麽樣的次序觀看,都不會迷惑,而閃耀著前後呼應的真理之光。當然,就象全息電影需要佩戴特殊的眼鏡一樣,我們觀看這部精彩絕倫的劇集,也需要屬靈的視野,才能看見神要我們明白的心意。

這段時間以來在主日學中我們已經瀏覽了不少先知書,就是觀看了天國傳奇上半部中接近尾聲的一段;展開歷史的畫卷,眼看神與以色列人所立的西奈之約因他們的背約而無法延續,神即將用外邦人把他們逐出應許之地,我們已經聽見就要滾地而來的殺伐錚錚。以色列人的背道和外邦人的邪惡此消彼長,神派遣祂的先知們發出對以色列人最後的警戒和對外邦人將來的審判信息。下半部的伏筆已經逐漸顯明,天國春秋將演繹精彩的故事續集,以色列人與外邦人的關係將因新舊約的超越與連續得以轉變。今天我們所要看的兩部小先知書——《那鴻書》與《哈巴谷書》,就是這段情節中的兩集。

 

你是否曾經為正義終於得到伸張,欺壓自己的惡人遭報的消息而歡喜快樂?又是否曾經為持續犯罪者不受懲罰,信守真道的人卻屢遇患難逼迫而感到信心的迷惑,發出神是否“不可理喻”的疑問呢?如果是這樣,那鴻與哈巴谷就是這樣兩位與我們有著相似情感和經歷的先知。

那鴻與哈巴谷都與先知耶利米生活在同一時代,那鴻的書即在哈巴谷書之前。先知的名字,一個意為“安慰”,一個意為“擁抱”。在外邦仇敵的審判中,先知傳達對猶大的安慰;在猶大和外邦雙重罪惡的審判中,先知以信心在黑夜中讓神更緊緊地擁抱著自己。兩部書各有三章,那鴻書以一首詩歌開始,哈巴谷書以一首詩歌結束。兩者都在一個危機性的情境中說話,并都被堅定信念,主耶和華才是宇宙與歷史的主宰。

那鴻的信息清晰有力,針對當時正壓迫猶大的國勢強盛的外邦人——亞述帝國發出預言,宣告神對亞述都城尼尼微的審判,新巴比倫將要興起,傾覆神子民這個眼下不可一世的強大敵人。那鴻書中的信息大快人心,書中的上帝是我們理性完全可以接受的上帝。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亞述人尚未離去,迦勒底人又將來臨。哈巴谷書所傳達的啟示,不僅僅是由神因猶大國中惡人興盛,而興起外邦更邪惡的迦勒底人作為審判工具的宣告;更是先知在迷惘中向神質疑,從理性的困惑到信心的堅固,并在患難中充滿敬畏與喜樂的真實信仰歷程。同樣一位神,同樣公義、圣潔、慈愛的本性,有著豐富的表現形式。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祂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祂讓祂的先知面對極其不同的境況與遭遇;然而,一個貫穿新舊約的重要真理,就在先知坦誠的質詢與神的回答中間向我們顯明:惟義人必因信得生。

 

好,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那鴻書。

 

讀經

 

請大家翻開那鴻書第一章,或者講義第2頁。我們大家一起讀1-2節和7-8節。

 

1:2 耶和華是忌邪施報的神.

  耶和華施報大有忿怒.

  向他的敵人施報、向他的仇敵懷怒。 

1:3 耶和華不輕易發怒、大有能力、

  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

1:7 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

  並且認得那些投靠他的人。 

1:8 但他必以漲溢的洪水淹沒尼尼微、

  又驅逐仇敵進入黑暗。

 

好,謝謝大家。我們讀的這兩段經文,就是那鴻書的主題——神的公義。

那鴻書的作者是伊勒歌斯人那鴻。那鴻名字意為“安慰者”,外邦的審判信息間接給以色列人安慰。那鴻書預言的對象是專論外邦尼尼微的傾覆,述說神的公義。那鴻書的寫作時間大約是在主前七世紀,約主前650年,當時亞述國勢如日正中,是驕傲、欺壓、殘暴、拜偶像的壓迫者。

那鴻書的神學主題是神的公義——神對惡人的審判,和對祂子民的保護。神對悔改者施憐憫,對冥頑的邪惡,祂的憤怒絕不妥協和寬容。“愛是恒久忍耐,不輕易發怒”,的確,神對人的愛就是如此。向惡人,耶和華是忌邪的,是施報者,大有忿怒,不以有罪的為無罪;祂是發憤恨的,發烈怒的,更是滿有能力的。然而向祂的子民,向一切悔改信靠祂的,耶和華不輕易發怒,是美善的,在患難的日子是我們的保障,祂認識那些投靠祂的人,也是從惡人中施行拯救的。

那鴻書的希伯來原文以優美的詩歌體裁,傳達非常嚴厲的信息。如果把那鴻書與約拿書對比,可以看到,主前八世紀先知約拿的傳道帶來尼尼微悔改;但一個世紀后,亞述這個國家的殘暴和邪惡再次復燃,即將要落入先知那鴻所宣告的神的審判中,無可避免最後的毀滅。果然,在那鴻預言大約四十年后,主前612年,不可一世的尼尼微果然陷落在巴比倫和波斯人手中。對比一下約拿書與那鴻書的結尾,我們可以看到,這兩部書都以一個問句結束,然而二者卻極其不同,一個充滿憐憫,一個滿懷義怒:

 

約拿書4:11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

 

那鴻書3:19你的損傷無法醫治、你的傷痕極其重大。

凡聽你信息的、必都因此向你拍掌.你所行的惡誰沒有時常遭遇呢。

 

神的公義與慈愛是相輔相成的。那鴻書的信息強調神的公義,即使在恩典彰顯的時代,那鴻書仍是需要的。它提醒我們,缺少了義怒作為平衡,慈愛很容易變質,淪為姑息。一個真正的義人是會發怒的,因為他愛神,愛人,所以他鄙視及恨惡罪惡和殘暴。羅馬書24-6節說,“還是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他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 他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真實的屬靈見解,在於認識神在那境況中實際的作為。審判終於臨到,尼尼微雖然是當時以色列最頑強的敵人,也終將傾覆,這象徵著歷代神和祂百姓所有的仇敵,必將在我們道成肉身的救主耶穌基督再臨時滅絕淨盡。

 

我們來看一下那鴻書的大綱。(見提要)


好,我們現在再來看一看哈巴谷書。

 

讀經

 

首先,請翻開圣經,讓我們一起來讀羅馬書117節的經文:

 

羅馬書1:17 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

這義是本於、以致於.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得生。』

 

羅馬書這句經文,曾經使馬丁路德從修道院的苦修生涯中,驀然看見天國敞開的大門,而高舉“因信稱義”的真理大旗,衝破中世紀的重重黑暗,推動了宗教改革運動。而使徒保羅在這句經文中所引用的,就是哈巴谷書2:4下“惟義人因信得生”。

通常我們都有一個概念,那就是“舊約 = 律法,新約 = 恩典”。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二分法,信心在舊約中并不陌生。創世紀15章中,耶和華向還叫作亞伯蘭的亞伯拉罕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神應許那時無子的他後裔要如天上的星一樣,而“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156

哈巴谷書的神學主題就在這裡:“惟義人因信得生”。從舊約的先知哈巴谷 ,到新約的使徒保羅,再到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信”成為一個閃亮的字眼,貫穿在救恩歷史當中。馬丁路德重新發現使徒保羅的話,特別是羅馬書的真理,這就成為宗教改革的中心思想。保羅如此竭力傳揚的福音,是屬於舊約的一部分,正如它是新約的一部分一樣。新約中闡明的信心是受哈巴谷書影響的,保羅因信稱義的道理,是進一步解釋哈巴谷書。義,不再是敬虔,而是神的義加在人的身上,使人有稱義的地位,這是救恩的原委。有信心的人就是敬虔的人,穩健,信實,忠貞,蒙受神在他生命中的賜福而有完美的人生。

 

我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哈巴谷書所說的“信”,原本到底是指“神的信實 ”,還是“人的信心 ”?我們得救,是因為神的信實,還是我們的信心呢?

好,按下這個問題暫時不表,我們來看一看先知哈巴谷是怎樣面對神的信實與人的信心的矛盾,并傳達給我們怎樣的真理。

 

哈巴谷的名字,意為“擁抱,緊緊抓住神不放手”。這也正是先知心靈的經歷:在信心與理性的矛盾中掙扎,在經歷耶和華的同在中顯露信心與倚靠。這本簡短的書以詩體寫成,全書三章共56節,每章形式內容不盡相同:與神對語 ;責罵詩;贊美詩  凱歌。

 

哈巴谷書的寫作時間大約是在“迦勒底人興起”之時,約主前七世紀末,六世紀初。作為一位在聖殿中事奉的先知,書的內容,就是關于哈巴谷所見到異象(一1)的曉諭。哈巴谷的職事是傳揚神的公義,自己首先要有堅強的信念,然后才可維護神的公義。當時的歷史背景是,猶大全國宗教與道德水準低下,敬奉偶像,欺壓、爭競與不法盛行,惹動耶和華的怒氣。亞述帝國漸漸式微,埃及與巴比倫卻興起爭雄,形成對猶大新的威脅。哈巴谷起初困惑于神似乎對猶大的罪惡無動于衷,并不采取行動,不能察覺神仍在掌管人類社會,於是質詢神的公義,在猶大那個邪惡時代的背景,不義和強暴還要得勝多久呢?

 

哈巴谷書1:2“他說、耶和華阿、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我因強暴哀求你、你還不拯救。”

 

而神給他的回答令人吃驚,祂要興起更加邪惡的迦勒底人來對付猶大的罪惡。一位良善的神怎么能使用一個邪惡的國家去懲罰比較不那么惡的國家呢?先知得到的回答解釋了神在歷史中的作為,祂可以暫時容忍外邦的侵略,用作刑罰的工具,因為審判是由神的家起首,外邦的罪惡也是猶大的罪惡,但最後外邦一定毀滅,而猶大所余剩的“義人”,將因為實踐堅定的信心而生存下去。信心就是始終抓住神,以神的信實為糧,信心就是親近神,神的權能與目的,不是人能夠明白的,信心是一切的答案,是開啟真理寶庫的鑰匙。對話最終轉為先知的祈求復興的禱告和對神的贊美。

哈巴谷的預言都得到了應驗。主前587年,巴比倫攻陷了耶路撒冷。主前539年臨到,瑪代波斯又毀滅了巴比倫。

哈巴谷的信息最初是對特定的年代和特定的環境而講述的,但所問的也是人類在每一個時代以及多種環境中都曾提出來的問題。那就是我們如何在試煉與苦難中持守信仰。我們也可以像哈巴谷一樣提出問題︰為何?到幾時?邪惡還要繼續多久?我們知道不義和強暴必受審判,但執行審判的工具竟比受審判者更加邪惡呢?這是困惑與失望心靈的呼喊。先知在低沉的情緒中將一切化為禱告,呼求耶和華,把他的疑問向神表達,信心沒有失去,相信神必垂聽他的呼求,因為神尊重誠實的懷疑者。這些問題不是尋求是與非的簡單答案,而導向對神更深入的認識與信靠,也更認識我們自己。

人間對與錯的看法,無法評估神在歷史中的作為,真正的義人必須靠信心而活,相信神會成就祂的應許,在所有環境都顯示信心毫無回應時仍然相信神,因而得著稱許。不以肉眼看神的作為,而以心中的眼睛來看神啟示的異象,舊約中敬虔的人不是新約中完全被稱義的人,而是屬神的人,就是一切敬畏神,在經受苦難迫害時,仍舊仰望著神,忠心到底,始終信實,堅強站立著倚靠耶和華的人。

認識神,必先認識祂的公義。哈巴谷書2:14“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這是神的法庭,律法的公義就在這裡。神在歷史之中,也在歷史之上。人只在歷史之中,局限于時空之內,當先知受現狀困擾,不能超脫環境,只要神的默示,使他看見歷史之上的異象,他的認識就完全不同了。神的時間表是人無法計算的。惡人自大不敬畏神,義人謙卑敬虔而因信得生。

先知向迦勒底宣告五項災禍:掠奪者,陰謀者,助長暴力者,侵犯人的尊嚴者,異教偶像崇拜者——神必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邪惡本身具有自毀性,不尊重神的人也踐踏人,而生命的尊貴本質在乎人有神的形象樣式。拜偶像的罪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屬靈的盲目將必然導致道德的麻痹。

 

2:20 惟耶和華在他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他面前肅敬靜默。

 

啟示真正的源頭,就在神常在的地方,在祂的圣殿中,要親近神,就必須靜默,這是人對神的圣潔和君尊的適當反應,也是敬仰祂同在的表徵。

 

以賽亞書 41:1 眾海島阿、當在我面前靜默.

眾民當從新得力、都要近前來才可以說話.我們可以彼此辯論。

 

詩篇46:10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 神.

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不僅是猶大,乃是全地的人,都要如此靜默,他們至終都會承認,神才能真正賜予知識。人在喧鬧中尋求無生命的偶像,無論是舊時的迷信,還是當代世俗的價值觀念;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世俗的文化都建基于自己的力量、財富與權勢的中心上,實際上就是偶像崇拜。而人在靜默與敬畏中所親近的永生神,卻是說話的神。從消極轉向積極,從注意罪,轉向注意神,先知從敬畏中生出信心,并轉向虔誠的代禱:

 

哈巴谷書3:2 耶和華阿、我聽見你的名聲、〔名聲或作言語〕就懼怕。

   耶和華阿、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

在這些年間顯明出來、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

 

我們來看一下哈巴谷書的大綱。(見提要第3業,略)

 

現在我們回到剛才所提過的這個問題,“惟義人因信得生”,這里的信,到底是指“神的信實”還是“人的信心”?

 

神的信實

我們已經知道,我們的神是一位信實的神。在神與人的立約關係中,只有人不能持守約的規定,神永遠不會背棄祂自己的約定。詩篇中有很多歌頌神的信實的詩句:

 

· 詩篇36:5耶和華阿、你的慈愛、上及諸天.你的信實、達到穹蒼。

· 詩篇89:1我要歌唱耶和華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要用口將你的信實傳與萬代。

· 詩篇92:2用十弦的樂器和瑟、用琴彈幽雅的聲音、早晨傳揚你的慈愛、每夜傳揚你的信實、這本為美事。

 

人的信心

人的信心,在救恩的成就當中至關重要,然而,這并不是我們自己的功勞,而是神白白的恩典。

· 以弗所書2:8,9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 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我們必須倚靠信心才能進入神用耶穌基督的寶血所立的新約之中,是因為“沒有一個人靠著律法在神面前稱義、這是明顯的.因為經上說、『義人必因信得生。』”(加拉太書3:11 )羅馬書3:21,22  說,“但如今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 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

 

· 加拉太書2:16 既知道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連我們也信了基督耶穌、使我們因信基督稱義、不因行律法稱義.因為凡有血氣的、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

· 腓立比書3:9  並且得以在他裏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神而來的義。

· 希伯來書11:1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 希伯來書10:37,38 因為還有一點點時候, 那要來的就來, 並不遲延。只是義人必因得生,〔義人有古卷作我的義人〕他若退後, 我心裏就不喜歡他。

 

信心是得救的關鍵,建立在神的信實的基礎上。“信”的原文字意,就是“穩住”,是神的信實促成了人的信實。

信心與公義相連,“義人必因信得生”樹立了真理的基石,信心的宣告是真理的中流砥柱。義的真正來源是信心,全心倚靠神的信實。信心,不是解決罪惡,而是對罪惡最有力的回應,撒旦一切的攻擊,都是爲了摧毀我們的信心。信心,就是接受神在基督里賜下的恩典,以致在患難中仍然有指望,仍然在神面前持守信實。等候神的審判與祝福,認識神、經歷神的知識將要充滿全地,使眾人來敬畏神。

信心是經受得住任何環境的煎熬與苦難的威脅,必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我們因信稱義,在面對厄運、試煉和人生任何境況時,都可以對神的信實發出一種不斷長存的信心與倚靠,充滿虔誠、敬畏和贊美。

信心從混亂看見秩序,從破壞看到建設,從死亡等候生命。信心是向神支取力量,在悲痛中仍有指望,化憂傷為歡樂。信心是向神始終信靠,穩步前行,奔馳在高處,這是信心的凱歌——“義人必因信得生”。

倚靠耶和華而有真實的喜樂,神成為心裡的力量,這內在的力量是人在一切外在的患難艱困之中勇氣與信心的源泉。正如詩篇73:26所說,“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但神是我心裏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遠。”

 

讓我們一起來讀講義第四頁的哈巴谷書經文節錄:

 

哈巴谷書

2:20 惟耶和華在他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他面前肅敬靜默。

 

2:3 因為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應驗、並不虛謊.

雖然遲延、還要等候.因為必然臨到、不再遲延。

 

2:14 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

 

3:2 耶和華阿、我聽見你的名聲、〔名聲或作言語〕就懼怕。

  耶和華阿、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在這些年間顯明出來、

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

 

3:17-19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

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 

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 

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

又使我穩行在高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