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谈看书之侦探小说

(2010-01-18 14:52:34) 下一个
本文纯属闲扯,非正规书评,也算不上显摆之类 – 现在看几本书根本就算不了啥,更别提侦探小说大多被看作是不入流的消遣作品。

记忆中从连环画毕业(应该是小学三年级左右吧)以后较早看的几本书中就有一本属侦探类作品,而且凑巧是这个领域的开山鼻祖 – 月亮宝石。

月亮宝石不算非常典型的侦探小说,失窃的宝石最终没有追回,而且坏人究竟是有些模模糊糊。应该说从警察的角度算得上失败的探案。但是毫无疑问月亮宝石已经有了后来探案类小说的共同构成要素。有一个扑簌迷离的案件,有一个受冤枉的主角,还有一位高高瘦瘦的克夫探长和他的助手,管家加布里尔(?)这种人物安排后来被大多数侦探类作品模仿,包括福尔摩斯和华生,波洛和赫斯廷斯船长,埃勒里奎恩和他的父亲探长等等。此书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采用了由几个人物分别叙述自己在案件中的经历从而逐步解开真相的叙事手法,开始看的时候不适应,但是越看越有意思。

然后就开始大看特看福尔摩斯的探案故事了 – 家中尚有其探案全集,共厚厚的五大本。不过大多数故事,尤其是短篇内容雷同看了以后也没多少印象。但是几个长篇,特别是第一部中的三个故事,血字的研究,四签名,巴斯克韦尔的猎犬比较精彩。血字是柯南道尔的处女作,然后华生在四签名里结婚,也算是重头作品;但其代表作毫无疑问当属巴斯克韦尔的猎犬。故事情节,人物塑造(那个戴鸭舌帽的坏蛋多阴险。。。),气氛烘托都完美无缺。对了,谁知道那只狗是啥品种啊?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小说拍摄的电视系列剧也相当不错,特别是开头一段小提琴音乐,配着贝克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一下子就把人带到19世纪末的维多利亚时代去了。

阿加沙克里斯蒂的波洛侦探故事和福尔摩斯有类似之处,看多了觉得没有意思。但是根据其作品改编的两部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和东方列车谋杀案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的国内非常有影响,问问现在五,六十岁的人的话大多会有些记忆。个人觉得她写得比较出色的作品倒是那个比利时人没有登场的十二个小印第安人。它开辟了侦探小说的一个新支流 – 惊悚类小说。故事以一首悲惨的印第安儿歌为线索,十二名客人被隔绝在孤岛上一个个地被杀害,”就像儿歌里唱的那样”。本篇问世以后出现了大量模仿作品,直到今天。

福尔摩斯比较注重现场勘查,通过细微的蛛丝马迹抓出罪犯。这种破案手法和现在的所谓现场勘测及科学破案相似。相形之下,埃勒里奎恩父子可算是纯粹靠逻辑推理的所谓坐在安乐椅里的侦探。奎恩侦探故事中印象较深的数希腊棺材之谜。理由是看得非常吃力,经常需要返回到前面才能完整地理解其思路。其实写这类小说的时候作家也很辛苦,因为他要尽可能公平地展现所有的情报和细节,同时又要不轻易让读者说”哈,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谁是凶手了”之类的话。这方面的登峰造极之作是松本清张的点与线。

后来古典的侦探小说就逐步看得少了,而转向一些更加有趣的变形作品,比方说迪伦马特的诺言,讲得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侦探要捉一名少女强奸犯。他乔装打扮在作案地伏击,但罪犯一直没有现身。侦探固执地在作案地伏击了几十年,为此毁掉了整个人生和前程,同时成为警察中的笑柄。但是就在他退休的时候,人们意外地发现其实那个罪犯那天去了作案地准备作案,只是幸或不幸在途中发生车祸死掉了。还有钱昌德勒写的一个叫马洛的侦探故事也很有趣,好像还给改编成了一部有名的电影叫费城故事什么的,名字有点记不清了,只记得金贝辛格在里面造型惊艳。

累了,下回再写点其他类型的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