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错船 - 历史,经济,艺术

历史,经济,艺术,同人女,上错船的工程师
正文

希特勒理论的挑战及其失败 (节选)

(2005-07-08 13:28:02) 下一个
希特勒理论的挑战及其失败 在中文环境中,“主义”,“思想”和“理论”等,都是非常上纲上线的字眼,很难和一个千古罪人联系在一起。可是就英文直译来讲,Hitlerism似乎就只有“希特勒的思想理论”这个词来对应了,虽然听起来很突兀。 希特勒理论不只是试图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工业社会--该企图差点就成功了--而且试图去创造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型。以牺牲自由为代价,它实现了一个商品兼工业社会的理想模型,包括其对应的社会架构和政治力量。 从实现一个功能完善的社会角度看,纳粹党和其他半军事功能的组织直至最后成熟的纳粹军队,都突然有了现实的社会意义。他们是希特勒向个人标榜理想社会价值和功能的学校。有人说纳粹军队和“前线”等字眼是纳粹掩盖其空虚社会意义的面具,也有人说它是德国在一战后未敢公开武装前的一种推动产品。两种说话都有一定的道理。无论如何,纳粹军队在二次大战开始之前,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社会教育学院。 ...... 在纳粹组织内,个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位置和他的社会地位是无关的。也就是说,与其贫富,其收入和其在一战后德国社会旧体制中地位无关。唯一重要的是政治倾向,领导能力,和对元首的忠心耿耿。纳粹的目标是把个人概念与社会和种族群体完全融合起来。如果这一点作为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意义而被社会接受,纳粹就实现了创造功能社会的第一个里程碑。 事实上,纳粹通过给予经济地位低下的个人相同的发展机会来实现社会平等。在不同的纳粹组织里,指挥权往往被交予经济水平较低的群体。同时,旧体制中的上等社会群体,则被放置在纳粹社会的低层。在工厂和生产机构中,某个工人在下班后的纳粹活动中,可能会马上变成他的工厂老板的上司。在1936年左右,当大学等教育机构进行重组时,一些勤杂人员成了各个教授的组织领导人。这些曾经地位低下的新手们,极可能是秘密警察的成员。对外界的顾客,学生或者公众社会而言,工厂的老板和教授们可能还是交流的主角,但在内部,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政治靠山,他的经济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 这种根本性质上的社会变化在旧制度的最后一个壁垒--德国军队中有最显著的效果。在旧军队里,个人地位和责任是由1914年前的社会秩序决定的。大量世袭的军人世家子弟进入军校,而大多商业阶层或技术专业阶层人士则被列为低人一等的预备役军官。如果没有一个“声望良好”的家族出身,没有人能得到一个正式军官的名额。在1914年前,除了俄国外,德国对低层阶级在军队制度的管理中是最等级分明,循规导矩的。 今天,从各种统计报告中看得出,纳粹军队的提升速度居欧洲各国军队之首。纳粹军队里,个人的地位和责任由个人能力决定。而使一个底层军官在等级森严的军队里飞黄腾达的能力,大多是和工业技术密切相关:机械工,修理工,卡车司机和工程师,他们都有上等阶级或军校毕业生所缺少的技术资产。所有后面两种人就面临着一种窘迫的境地。这种情况对外界观察者是不易察觉的。高层统帅们--他们的名字被英国或美国的新闻报纸读者所熟悉--大多是一战的老兵,所以他们仍旧是1914年前的社会制度产品。但在师或团级指挥官阶层中--也就是德国未来的统帅们--有越来越的人出身于中下阶层和工人阶级。不难理解,旧阶层的关于”军队中再没有真正的绅士了“这种抱怨有其意味深长的社会原因。 当然,这种变化很大意义上是由技术因素造成的。修理一辆坦克或驾驶一架轰炸机,这种技能不可能在旧式军校或法学院里学到。政治因素也不可忽视。”军队的民主化“是纳粹宣传部最常重复的口号之一。纳粹或多或少摧毁了旧制度中最坚硬的一块磐石--贵族化的旧军官体系。 ...... 常见的反对意见是,给一个失业工人披上军服,把他推上前线并没有改良任何东西。从纳粹的角度看,这种说法没有任何依据。这个批评是基於”失业工人变成的军人在前线上一样无能“这样一个假设。这个变化没有经济成分在内。在一个经济为主的社会中,这个变化确实没有任何意义。但在纳粹社会中,军队是一个社会有机体,但生产系统却不是。军队的社会地位有了如此根本变化,其成员的社会地位自然也有了变化。这种变化和经济成分的零变化是根本不相关的。 ......关于纳粹如何忽视股权持有人的讨论...... 只有武装力量能够给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军事和半军事组织是唯一能够给工业社会中的个体以独立于经济情况之外的社会地位和责任权力。而且只有战争和备战行为能够是中央政府得以完全控制社会生产系统,并在政治斗争中战胜商业领导和工会等反对派力量。 大多人都相信这种尚武好战的教条使得纳粹成为人类文明世界中最大的威胁之一。事实上,这些教条也是阻止纳粹统治世界的主要因素。因为除去战争外,纳粹找不到其他社会发展的基础,他们的社会不是一个健全的功能社会。在西方世界里,没有人--甚至包括德国人--愿意接受战争是社会发展最高目标这样的理论。 参考 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 by Peter F. Drucker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