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成都的博客

在微风细雨里,行走,感知,记录人生。。。
正文

老树, 迎我回家

(2016-02-10 17:01:36) 下一个

密西西比河象一位温厚慈祥的老人,从北国雪乡出发,翻山越岭一路南行,渐渐心生倦意,在此地缓缓地汇流入海。河边不远处,三百年的老橡树在冷风中站立着,不起丝毫的摇晃, 象一幅东方古画,重墨浓彩,却更显质朴无华。在满地疏朗的阳光中,我走下枯草覆盖着的土河堤,踏上深红色的石砖甬道,走向不远处的白房子。他和儿子们坐在那边的长椅上,等候着…

橡树是一种奇怪的植物,上了年纪繁枝舒展,老皮厚皱, 满布苔藓,却是落拓不羁的样子。据说这苔藓酷似故乡那离离原上草,天旱时枯黄萎靡近乎溃败,逢场雨却又绝地重生绿得出奇。而我记忆中的老树,无论芭蕉,槐树,垂柳,或银杏,都是有些奇异的。

很久以前,妈妈从成都调到父亲工作的地质队。她牵着三岁多的我从成都北站上车,火车颠簸一天一夜后,缓缓地停靠在成昆线深山里的一个无名小站。我趴在窗口往下看,站台上蹲着一些个披着黑色查尔瓦(注1)的彝胞,三五成群。我们下了火车,远远地就看见站台上穿着泛白的深蓝色工作服来迎接我们的爸爸,他比别人高出多半个头,脚下的登山皮靴还沾着黄泥。爸爸裂着嘴冲我们大笑,奔跑过来把我举上肩头。爸妈一行人沿着雅砻江岸悬壁上的羊肠小道步行,脚下是白浪翻腾激越轰鸣的江水。仰望青苔覆簇的万丈绝壁,没有回头路,妈妈不敢往下看,她紧跟着爸爸和前面引路的挑伕。我坐在挑伕后背的竹兜里,时常不耐烦地起身四下探望,吓得爸爸赶紧吆喝"坐下,小心摔出去,掉进江里!"

走了一整天,日暮途穷时分,我们一行抵达地质队设置的中转食宿站。那是几间小屋,黄泥糊的竹篱墙牛毛毡屋顶,迎来送往的一对中年夫妇给大家端来热水汤饭。爸爸从挑夫那里讨来一根牦牛毛,挑破妈妈脚底的血泡。休息一夜,我们清晨又走上了雾气缭绕的山路。依稀记得日落西山,看到一条粗大的黑色铁索横跨雅砻江,我们坐在生锈的方铁斗里,滑悠到对岸的406地质队驻地。那个地方有一个美好的名字 - 江浪。

山坡上有几排牛毛毡房。拾阶而上,最后一排尽头的一间是我们的家。家门前几步平地,一块青石板突伸出去形成天然崖洞,爸爸把煤炭烧材存在青石板下。父母那时候总是晩上去队部开会。妹妹出生后,妈妈做月子照顾不了两个女儿,爸爸有时候晚上会带上我去队部。月朗星稀,我们回家途经乡村人家屋后高壮的芭蕉林,我坐在爸爸肩上吵着要芭蕉叶。爸爸摘一片递给我,吓唬道"抓紧了,咱们得快跑。老乡要追上来了!",虚张声势一路小跑着回家。

两年后我和妹妹被送回大连乡下寄养。姥姥家院门口有棵老槐树,歪歪扭扭的树干斜倚着石头砌成的院墙。我和妹妹常常在树下玩黄泥巴做的小碗,海螺壳或扇贝壳,厌了就捡个小槐树枝欺负树洞里的蚂蚁们。正玩着,屯里的小姑娘们来邀,我们有时去附近的玉米地寻哪只倒楣鸭子下的野蛋,或者下水库捞小鱼。比我年幼四岁多的妹妹犟脾气了得,跟屁虫似的跑不快,我嫌她碍事是个小累赘,哄骗她到老槐树下,双手使劲儿按着她的肩膀往地上一顿,撒腿就跑,远远地听到妹妹的号啕大哭和闻声赶来的姥姥无奈责骂声… 当日落西山,老黄牛牧归,姥姥就忘记了我的刁坏,站在院门口那棵老槐树下,柔声呼唤我回家吃晚饭。

七十年代末期,父母的地质队搬出深山,驻扎在金沙江上游,距县城八公里。生活稍微安定,父母忙不迭地接回我和妹妹,加上年幼的弟弟,全家五口终于团聚。地质队靠着一条整日黄土飞扬的县际公路,职工宿舍一排排的错落有致,黄土干打垒厚墙,青瓦屋顶。你看过电影《青红》吗?那个故事发生在大山里的三线工厂。八十年代初的地质队驻地也是那样,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食堂幼儿园小学校,周末露天电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我十二岁离家去县城中学住校。周六傍晚乘地质队派去学校的解放牌卡车回家,满车的学生在起伏的黄土路上颠簸得大呼小叫,夸张地欢笑不已。卡车拐进地质队大门,远远地看见路边两个脏兮兮的小孩儿欢叫着"大姐,大姐~~"飞奔而来。站在旁边的同学捅捅我,好生羡慕:"你弟弟妹妹又来接车了"。 他俩儿使劲儿跑,跟随卡车扬起的黄色尘土追进汽车队。车停了,我赶紧踩着卡车轮子跳下,左手牵妹妹,右手牵弟弟,我们欢跳着出了车队,拐个弯就看见家门口那棵歪脖儿老柳树,树干系着的钢丝绳上晾晒着家人的衣服。我听到厨房里忙碌的锅铲声,混着饭菜香味扑面而来,那是家,是亲人的味道。

二十八棵老橡树亲切地排成两行,舒展筋骨,张开枝叶,仿佛在迎接我回家。他和儿子们坐在那边的长椅上,等候着。走近了,他灰白的头发,脸上的焦急期盼和儿子们的无所谓都落入我的眼里。浮现在脑海里的,竟是多年前那古朴的钟楼,满地金黄色的银杏树叶,漫天飘落的深秋雨雾,昏黄路灯光里他那年轻挺拔的身影…

有时我忍不住想,一个人的心里能装着一些时间带不走的淡淡离愁和忧伤,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

注1:彝族服饰。不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羊毛织的披毡,称为“查尔瓦”,有黑、白两色,以黑色为佳。它形似斗篷,长至膝盖之下,下端饰有长穗流苏,白天披在身上挡风御寒,夜晚则当被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我爱成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ueyuanlin' 的评论 : 谢谢你。
xueyuanlin 回复 悄悄话 真好!
我爱成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毫天下' 的评论 : 谢谢一毫天下。
一毫天下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我有个同学在四川省地矿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