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还有二百四十亿年寿的人是遵循老子之道的人-死而不亡者寿在道德经Ch33

(2016-07-13 14:30:21) 下一个

老子之道强调一切顺循自然,希望大家都作为守道的人,守道的人是心中拥有道,行为尊守大道,並且爱护自然。在道德经Ch33中,老子解释如何守道,如何修道。他提出了四点:1、有自知之明,2、去掉私慾而自强不息,3、知道滿足而淡泊财富,4、能够恒久有志与勤行于大道。这个简单的修养方法,可以使我们常处于道而不会离失,如此修行,身体虽然死亡而心仍然和大道永垂不朽,如此可以称为是长寿了。据最近美国的Hubble望远镜的观测结论是:此宇宙还有二百四十亿年的寿命,所以遵循老子之道的人应该可以说还有二百四十亿年的寿命。


此章本来是为了解释侯王如何守道,万物就会自动归顺。但是这段也应该可以应用于任何求道的人。

先将道德经原文和白话文列于下,再讨论:

 

〖道德经Ch33原文〗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3、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4、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道德经Ch33白话文〗


1、能了解他人的长短的人可以称为有智慧,能够自己知道自己的人可以称为英明。

2、能够战胜他人可以称为有力,能够克服自己的私欲可以称为堅强。

3、能够知道滿足可以称为富有,能够恒久地勤行于大道的人可以称为有志。

4、常处于道而不离失的人就可以长久,身虽死而心寄托于道,两者仍然存在于此宇宙,所以就算是长寿。


〖讨论〗


1、经过观察而了解他人可以说是智者,但是了解自己可以说是比了解他人还要困难,故老子说:自己了解自己的人可以称为高明,所以求道的第一条件就是自知。有力气的人在打架时候可以胜过他人,但是要除掉自己的私欲是需要培养自己的虚静的工夫,要自己不断地自强不息,所以求道的第二条件就是自胜者强。修道的第三条件就是要知足,一切知道滿足,不要有太多的私欲。第四条件就是勤奋地去执行,不要松懈。如此,就可以达到“不失其所者久”和“死而不亡者寿”的境界。


2、老子强调假如我们的身心可以寄托于大道中的话,虽然我们的身体老死后,但我们仍留于大道中,继续存在而不消失。这句话的宗教气氛浓厚,但是在老子的道中,没有偶像,也没有祈祷或跪拜的仪式,完全不是一个宗教。笔者认为这是道德经的伟大处,在不构成一个宗教信仰中,而啓发读者的心灵的寄托。当我们的心灵寄托于大道中,就可以“不失其所”,就不会迷路,不会不知所措。而且身体虽死,而心仍然在道中,与道一起存在。据最近的天文科学家预计,此宇宙尚有二百四十亿年的寿命,也就是说,老子的道仍然有二百四十亿年的寿命。所以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也就是,守道的人尚有二百四十亿年的寿命。所以修养老子之道的人可以称为长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stillthere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好的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