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学术智能区别南北人种

(2006-09-27 21:08:45) 下一个
以学术智能区别南北人种

作者:大三阳 @ 文学城

 

概要:史书中的“北方胡,南方越”,暗示着当今汉族是由古汉族跟南北两人种混合而成的。尽管在汉武帝统一全国之后,越族的名字就不见于史载,但时至今日,在南方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中任不难观察到古越族的遗影。外国学者一直把南北人都统纳为蒙古人种,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分类------ Lynn教授曾对上海北京进行过智能抽样调查,结果相差近十多分。在这篇文章,笔者将阐述智能与种族环境的关系,并用简单的逻辑与数据推出南北异种的结论。

 

0.中国古越族的历史

和“古越族”相关的最早文字记录涉及“于越”,于越是春秋时期之越国的前身,最晚在商朝的时候就巳经存在,虽然没有参加武王伐纣,但至少曾经北上当周成王的宾客。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越族曾在今江浙一带建立强大的越国,共传8代,历160多年,与当时中原国家会盟,雄视江淮地区,号称“霸主”。该国传至勾践(500B.C.)的时候,他试着向北扩张,势力曾到达山东省。古越族和汉族早期的关系主要在贸易,越人以象牙、玳瑁、翠毛、犀角、玉桂和香木等奢侈品,以交换北方的丝帛和手工产品。

古越族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之后,到了战国时代,已分化成众多的支系。故而,从这个时候开始,文献中便出现了“百越”这一个新的称谓。战国后期﹐除了有百越这个名称以外﹐还有“扬越”的名称﹐即扬州地区的越族。扬州包括今淮南、长江下游和岭南的东部地区,有时又包括整个岭南地区。所以扬越实际也是战国以来至秦汉对越人的另一种泛称。

秦汉时,相关史籍则泛称中国南方的民族为“越族”,史称“北方胡、南方越”。由于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至迟在汉朝初期,百越族已经逐渐形成几个较强盛而明显的部分,即“东瓯”(东海)、“闽越”、“南越”、“西瓯”、以及“雒越”(骆越)。东瓯在现今浙江省南部的温州一带;闽越在今福建省福州一带﹔南越在今广东省境,后来又发展到广西以及以南地区﹔西瓯则大概分布在今广东西部、广西南部及以南地区﹔骆(雒)越主要分布在现今的越南北部。这些部分都形成了当时该地的政治中心,比如说闽越第一代君主无诸、东海第一代君主驺摇、以及南越王赵佗,都曾经叱咤风云过一段不算短的时间。

越族所建立的这些政治中心,后来都被汉武帝征服,改为汉朝的郡县。此后,百越这个名称就不见于史载,越族之名也十分罕见。(引自wiki)

1.中国南北异种的猜想

五胡乱华和蒙元时残忍的种族清洗导致汉人大规模的举家南迁,这使得南北的人种组成起了新的变化。经过十几个朝代的变更融合,北方人讲的是北语与汉语结合的北方汉语,而南方人说的则是汉语与越语结合的各种方言(吴语、湘语、赣语、闽语、客家话和粤语)。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中国院士的调查研究(吴殿廷06)(大三阳 06)都明确了中国院士绝大部分出自南方的现象,由于IQ高是学术能力好的必要条件,而IQ的数值很大程度取决于遗传,因此我猜测,南北人不可能同种。

2.IQ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IQ数值的解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学术争论,但学术界主流认为IQ的高低取决于两个不能忽略的因素 --- ---遗传与环境,其中遗传为决定因素占80%,环境为后天因素占20%。研究证据表明,TOP 20 %与 BOTTOM 20%环境差别只可能导致不多于18分的IQ差距,而TOP 20 %与 BOTTOM 20 %人种基因的平均差别是35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黑人与白人在美军IQ测试中的15分差距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其后他们对此现象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主要的争论点在于这一差距的环境导致性和人种基因导致性。

环境导致性的一方认为黑人是社会的弱势社群--- ---受歧视,不具备良好教育条件和工作机会,智商是环境因素决定的。其论据为浅色黑人 比 深色黑人 有更高的IQ(受歧视程度小)。 被白人领养的黑人比从黑人区长大的黑人有更高的IQ。

人种基因导致性一方的论据为,在黑人区长大的黑人与白人有15分的差距,而在白人区长大的黑人与白人也有15分的差距,虽然黑人区的黑/白人都比白人区的黑/白人蠢。②尽管社会在进步,黑白人的智商也在提高(Flynn-Lynneffect),但黑人与白人在一战至今的多次调查中仍然维持15分的IQ差距。(可对比 沈登苗 04)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我们不难得出下列逻辑

  强势社群 (占有资源c1,c1>c2) 弱势社群(占有资源c2,c1>c2)
高I种 α β
低I种 δ ε

α,β,δ,ε 为智能产量,其中α > β > ε , α > δ > ε , β 与 δ 的关系无法决定。

如果同种,

α/c1 应该接近但小于 β/c2 (diminishing return to investment)

δ/c1 应该接近但小于 ε/c2 (diminishing return to investment)

 

3.数据处理与结果

Data 来源:

1.2006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的科学研究指标(享有的教育资源)

http://www.cuaa.net/2006/2006/2006zhibiao.shtml

2.1955-2003年的两院院士分布 (沈登苗 04)

江苏283/142  浙江180/101  河北84/52  广东84/39  福建84/27  湖南51/36  

山东45/37   四川38/33   安徽42/21  湖北32/27  河南28/16  辽宁17/26  

江西34/7    山西8/12    陕西11/7   吉林6/7    广西6/3   云南5/4

贵州5/2    黑龙江2/5   甘肃2/1    内蒙古1/2   新疆0/1   西藏0/1

台湾0/1    

说明:1、斜线前为中科院院士,后为工程院院士。2、江苏含上海(55/43) ,河北含北京(25/15) 、天津(13/11)。3、籍贯一般以上述网站公布的为准。被统计的物件约有五分之一的籍贯与出生地或现籍地不同。这部分人若按后者取舍,划入科举发达地区的比例更高,但为统一起见,一律按籍贯计算。

得出以下结果

地区科学研究资源得分 所属地段 资源总分 院士数目 院士数目/资源总分
北京 363.39
天津 48.53
山东 28.21
内蒙古 5.66
山西 7.99
河北 4.65
华北 458.43 241 0.53
浙江 53.15
江苏 118.78
上海 166.86
吴越 338.79 706 2.08
河南 8.96
湖北 106.52
安徽 57.85
陕西 80.22
甘肃 4.58
华中 258.13 187 0.72
广东 67.3
福建 22.2
湖南 46.47
广西 4.36
江西 3.43
南越 143.76 371 2.58
辽宁 40.44
黑龙江 56.85
吉林 32.72
东北 130.01 63 0.48
重庆 37.09
四川 48.14
巴蜀 85.23 71 0.83



尽管这组结果并不是经过十分严谨步骤处理的产物,如广东一直被誉为“文化沙漠”,理应将其现时的资源值(67.3)打个折扣,但没有。

不过从"Big Picture"来看,无论我们怎么合理地调整数据,根据第2部分建立的逻辑,以下的结论都可以成立。

① 中国人可分三个族类:越族(南越,吴越) 、中原族(巴蜀,华中,华北)、东北族

② 教育投资回报率,由南向北递减,i.e. 南越 〉吴越 〉巴蜀 〉华中 〉华北 〉东北


4.后话

首先,我必须要说说第三部分结论的含义。结论① 暗示是越族(南越,吴越)与其它区族不可能同种。Ⅱ结论① 暗示南越,吴越可能同种。Ⅲ结论②表明中国可能从南到北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由弱至强的混血力。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包括了犹太人和越族人(如今年的fields奖的两位人士Perelman和Tao都是智力超群的奇人),无独有偶的是他们在历史上都受到过外族惨绝人寰的欺凌与屠杀并被视为劣等民族。本来智能学说的存在会让那些荒唐的理论不攻自破,但悲哀地,主政者不时为了某非科学目的,会选择否认逻辑的存在(斯大林用"bourgeois",希特勒则用"beingJewish"禁止智能测试),封闭事情的真相。

伦敦大学教授Hans Eysenck曾写到:

"Nothing could be further from thetruth.

Measurement never produces problems; itmerely clarifies them."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要让它再上演了。

 

参考文献

1.调查:地域经济与文化影响高级人才成长 陶映荃 人民网 06

2.上海交大院士籍贯统计 大三阳@文学城 06

4.复旦大学院士籍贯统计 大三阳@文学城 06

5.清华大学院士籍贯统计 大三阳@文学城 06

6.北京大学院士籍贯统计 大三阳@文学城 06

7.难得兴起,统计一下中国数学家的籍贯 大三阳@文学城 06

8.百年树人——清代巍科人物与当代两院院士的籍贯分布基本一致 沈登苗 《世纪中国》 04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