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鲁园

没事儿的时候有个看蛐蛐儿打架, 蚂蚁上树的地方。
正文

偶遇乐维

(2012-12-27 18:41:10) 下一个

参加2012华夏教师年会, 报到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翻阅大会手册, 查找感兴趣的讲座的时间地点. 一个名叫”商乐维”的演讲人的简历引起了我的注意. 简历上写着:”1982年毕业于北大化学系. 1991年赴美, 1996年获Marquette University 化学博士….”. 我非Marquette校友, 但九十年代初期的Marquette对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抵美后的第一个圣诞夜, 正是在Marquette校园旁著名的Gesu 大教堂内度过, 时逢其百年大庆. 午夜弥撒, 红衣大主教们主持的典礼庄严而隆重. 穿透灵魂的圣歌, 冲淡了冬夜独在异乡的孤寂, 平抚了我前途未明时的彷徨. 多年以后, 虽然仍是一个无信仰的野狐禅, 但每每听到教堂的钟声, 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个平安夜, 总有一丝感恩之念萦绕于心. 同为异乡学子, 对于在相近的时间和空间有过泛泛交集的人, 难免好奇: Marquette之后, 彼之人生轨迹,为何像一段渐行渐低的抛物线?

明知好奇心害死猫, 我还是走进了商乐维的演讲室, 在里面呆了5分钟. 他的演讲内容是关于对海外高年级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因为内容本身跟自己的教学对象不搭, 所以听得并不用心. 但感觉这是个对中文教学很尽心, 很投入, 很有passion的人. 见了真人,好奇心更重了: 这不象一个只满足于在周末中文学校打发时间的人呀? 为什么早早就退出职场了呢?

会散了, 一切回归日常轨迹. 无事闲逛文学城, 一篇置顶博文跳入视线: “展现汉语文化魅力,激发孩子学中文的兴趣”. 一看博主: “乐维”! 心想: 不会吧? 在这假面充斥, 马甲横行的文学城里, 居然还有用真名实姓开博的人?! 点进” 乐维的博客”, 扫描一下他的高产地, 忽然一切都有了答案, 我明白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 我天天在城里追看一个二十多集的博客系列: <<老爸与自闭儿>>. 一个中年得子的爸爸, 用平实感人的笔调, 忠实记录了他从添丁, 到发现儿子异样, 到就医, 到求学, 到与各个学区管理组织斗智都勇, 到上法庭, 为有自闭症的儿子争取最好的成长环境. 其历程之艰辛曲折, 实不足为外人道. 我常常看得不勝欷噓,除了感谢上苍赐与我一个健康的儿子以外,就是崇拜这位为孩子无私奉献的伟大的父亲.他奉献了他能奉献的一切,包括自己的事业.这位爸爸,就是商乐维. 他行不改名, 坐不改姓, 把一个真实的自己, 从生活到爱好到见闻思绪, 全部展示于文学城里的大众.

偶遇乐维, 感触良多. 人的际遇, 似乎早有天定. 命矣? 运矣? 谁说得清? 最难得的是家有病儿, 还能花心思来为他人的, 健康的孩子教中文, 坦然直面两个截然不同的儿童世界. 易地而处, 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这样勇气, 这样的心境. 人, 真的能”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真的能超脱小我, 成全大我吗? 明年的教师会, 如果他还讲的话, 我会在商乐维的演讲室里从头听到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