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鲁园

没事儿的时候有个看蛐蛐儿打架, 蚂蚁上树的地方。
正文

“追星”族

(2013-02-16 13:22:43) 下一个


2013
年二月十五日. 今天是一个值得全世界天文爱好者激动的特殊的日子. 今日凌晨, 一颗十几万吨的小行星从距印度洋上空仅2.7万公里的高度, 与地球擦肩而过.再近一丁点,也许人类就要重演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集体灭绝的悲剧了. 同日, 在地球的另一端, 一颗巨型陨石从天而降, 在俄国车里雅宾斯克州上空爆炸, 爆炸引发的冲击波导致楼房玻璃窗被震碎, 厂房屋顶震塌, 伤人逾千.按理说,陨石落地的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算不上稀罕. 但绝大多数的陨石不是在大气层里烧得灰飞烟灭, 就是落进了大洋或是人迹罕至的荒漠, 伤人的事鲜有发生. 所以, 这些被碎玻璃划伤的伤者应该乐观地视之为中了头彩”, 颇有纪念意义.

不知何时起, 天文成了我的爱好之一. 我并不通此道, 但不懂并不代表不爱. 或许, 正因为不懂才越感神奇, 越觉得有趣. 我计算机上的桌面背景, 大都是NASA网站下载的星云天体图. 回想起来, 这爱好应始于小学阶段. 那时, 正是中国人在物质文化生活上都极度贫乏的时期. 孩子们上学不过学点毛语录和九九表; 下课后就几乎是放羊, 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 只要吃饭时记着回家就行. 尤其是漫长的暑假, 对工作繁忙的父母们是一大挑战, 因为不知该怎样安排孩子们的时间.

我清楚地记得, 有两个暑假, 父母白天便把我和妹妹关在家里, 指定背诵多少首古诗. 下班后检查我和妹妹谁背得多, 胜者奖一块硬糖. 其实我们最盼望的是晚饭后的时光. 因为晚饭后爸爸就开始给我和妹妹, 包括全楼同龄的孩子们, 讲授天文知识. 从行星到恒星, 从星座到星云, 从光年到黑洞. 我们听的云里雾里, 却又对浩瀚的宇宙产生了无边的遐想.

爸爸是一个很传统的知识分子, 爱好也多. 那一阵他自己迷上了天文学. 先是买了两本天文知识的科普读物给我看, 然后开始自己动手做望远镜. 那年代, 科普读物本就少得可怜, 天文望远镜更是无处可寻. 若非自己动手, 只能望月兴叹. 爸爸不知从哪儿搞来了几块眼镜片儿似的玻璃, 告诉我大片的用做物镜”, 小片儿的做目镜”. 然后告诉我应该怎样计算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 以决定镜筒的长度. 爸爸做的望远镜极度简陋, 单筒, 还不带脚架. 我们只能把它架在阳台栏杆上, 眯一只眼, 小心翼翼地转动着镜筒, 去寻找星夜里值得观望的对象. 因为稍一移动, 镜头就划过亿万公里的天空. “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 再贴切不过的形容了.

第一次从望远镜里看到月亮的感觉是难以用笔墨形容的. 平时肉眼看来那么光洁圆润的月亮, 在望远镜里是如此地不堪”: 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坑坑洼洼, 明暗交替. 象一个远瞻风姿卓约的美人, 近看却一脸麻子雀斑. 通过望远镜, 我认识了赤红的火星, 明亮的太白金星, 以及有着美丽光环的土星. 通过夜观星象, 我不仅认识了九大行星及常见恒星, 也认识了银河系及不少星座. 诸如双子, 天鹅, 天梭, 大熊, 等等. 同时还切实感受到了古诗里月明星稀的含义, 知道月明之夜不是看星星的好日子.

至今, 天文于我, 依然像八,九岁时夜夜仰望的星空, 是那么遥不可及, 却又无时不在其笼罩之下.  日食, 月食, 陨石, 流星, 东升玉兔, 西沉金乌, 所有罕见或常见的天象, 无一不牵动我好奇憧憬之心, 经年不衰. 每当我把视线投入那目力难及, 想象力却无所不及的太空时, 总感到一种不由自主的,谦卑渺小的震撼. 宇宙宏大, 时间无限, 巨大的对比, 赋予人的一生几乎滑稽的意义. 当你的目光再回尘世时, 你还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烦心吗? 你不会. 因为在举目垂目之间, 你已经站到了地平线以上. , 大概就是我追星不止的真正原因吧.

自定居宾州以来, 我一直想去樱桃泉州立公园(Cherry Springs State park)看星星却一直没能成行. 那里号称是东海岸最黑暗的地方, 人烟稀少, 光污染最小, 是天文爱好者, 追星族最推崇的去处之一. 如果今天所发生的算一个特殊的征兆, 那么今年暑假我应该顺应天象, 完成这个长久以来的心愿. 来吧, 朋友, 让我们看星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