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长篇战争小说《另一种历史》第201期

(2022-03-21 03:40:50) 下一个
(作者:
龙德施泰特

 

983)     吉普车哟

1974年10月。加利福尼亚。萨克拉门托。

70岁的邓小平总理,健步走下加州政府官邸台阶。63岁的罗纳德·里根州长陪他来到敞篷汽车旁。

邓总理到纽约参加联合国第28届大会。他刻意提前启程,以便路过加州~逗留两日,为了两个原因:

其一是为加州熊猫馆终身馆长蓓姬的来信~她们可爱的“华美”和“工合”前不久都由于寿命大限先后去世了。而纽约的潘弟和潘达也早已不在人间。这使她和那些热心观众很难过。

百般无奈中,蓓姬想起28年前送它们来美国的那位老朋友~他仍是今日华夏政坛上的活跃人物。

小平收到来信,认为这是不可拒绝的请求。毫不迟疑地亲笔答复,并且又来了一次“亲自押送”。

新一代的“华美、工合”送到熊猫新馆。蓓姬喜泪盈眶。在发烧友的欢呼中它们被安置到新家园。

小平还特地感谢了蓓姬当年对“黑白两色组成和谐”的精妙解释。它被卡尔迅传递到中国,被广泛认同为高明深刻的政治哲学。深感意外的蓓姬还不知道她和卡尔迅曾为大洋彼岸的盟邦做过这么一份贡献,再次喜极而泣。

……其次是为30年前这位熟人~罗纳德·里根先生,成功地连任了加州州长,并享有问鼎美国总统宝座的明显呼声。在目前华美关系有些微妙、经济领域摩擦渐起的时分,邓总理希望在自己卸任之前,做些未雨绸缪的工作。

里根州长虽雄心勃勃,但对自己几年后竞选总统时的年龄问题,仍有所担心。于是特地问起:您认为从70高龄开始执政,是否有精力上的缺憾?请给我一些建议或告诫。

小平笑答:对于那些意志坚定者,年龄不是问题。

参观了美国新兴技术和知识产业最发达的聚集地~硅谷,又在旧金山“史迪威&巴顿基金会”旧址故地重游、共叙当年~这番加州三日行,使小平很满意。

总理和州长会晤之余还有一项文化娱乐安排。他们不约而同,点了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节目:放映四分之一世纪前,他们曾一同合演的彩色宽银幕老电影:《工合·浴血熊猫》……影片唤起了无数记忆。

走出加州政府礼堂放映厅,扮演过卡尔迅将军的现任州长,微笑着坐进驾驶位,挥手对总理说了句老台词:

“邓政委!今天我和你一起,开着吉普车去检查阵地。”

邓小平迟疑一下:“啥子吉普车哟?分明是个现代化跑车么。没得关系~州长想去检查哪里阵地?”

“原则上,听邓总理的。不过既然您长期担任过交通部长,我建议可以先看看西海岸这边新修的高速公路~是根据最新标准建设的。然后我们可去您想去的任何地方。”

邓总理巡视着加州高速路,点头:“要得。看来我国高速公路建造标准也要提高了……我在周内阁里负责交通~造了12年公路!今后呢,6车道是起码的标准哩。”

里根州长若有所思:“邓政委!我想问个问题~对卡尔迅的吉普车,和我这辆车,您有哪些不同感觉?”

邓小平又一次以芥末式的敏锐辛辣,直率答道:

“吉普车么~雪中送炭。豪华跑车~锦上添花。”

州长想了想,还是赞同了邓总理的评价。但心有不甘,再问:

“那您说说,又有何相同之处?”

“相同之处么?卡尔迅将军和州长先生你,这份战友或战略伙伴的情谊,我都牢记。两部车子都已经开起走!”

 

984)     交通总理

担任了两届交通部长的邓总理被称为“交通总理”,名副其实。他任内突出成绩仍是修建道路、整理交通,打好发展基础。他提出一系列口号,诸如“要想富,先修路”、“15年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赶上欧美”、“80年代达到小康社会”等等。

他担任交通部长的12年间就实现了国道“州州通、郡郡通”。及至到了副总理、总理任内,又提出公路“乡乡通、村村通!”由此把国家的主要财政预算,向着交通体系的确立而大幅倾斜。不仅公路,铁路建设也日新月异。例如在伯力到上海之间建设了世界第2条、也是世界长度最长的“伯沪新干线”,1973年运行时速已达220公里,还准备进一步提速,并且潜力多多。

另一个典型工程是实现了世界高海拔铁路~青藏铁路的通车。因为他主政西藏的6年中对那里因交通不便、严重影响现代化开发进程,而感触殊深。调回中央后,他就一直对此关注。并力排众议,几次为青藏铁路和其他重大交通枢纽的建设,批准拨出巨款,从而保证了这些大型、特大型工程的顺利完工。

当然也为此得罪不少人,甚至在国会里树立了一些政敌。

除了公路铁路,还有航空、内河水运和海运,都在他任期内有大幅增长。华夏民航的班机开通了世界各大城市航线;国际航运业巨子几乎35%是中国人;远洋船队的规模,仅次于利比里亚(船舶免税注册国)而“屈居世界第2位”。

但高速发展,也势必带来若干问题。1977年邓总理届满时,有3个把柄被政坛一批对手抓住不放。

其一是国民经济支出过度向交通运输业倾斜。带来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这是一大罪状。

其二是铁路和民航恰巧出了几起重大事故,造成一定的人力财力损失,这也要被追究责任。

其三是,经国家审计署的严格审计,查证了:被邓总理提拔过的某位铁道部长,在铁路建设经费上存在着较大的挪用、滥用、铺张挥霍,乃至贪污腐败问题。

所幸,这类事情在这时还只是个别现象,危机均在可控范围,远不至于闹得民怨沸腾。但仍造成邓总理政治上被动,而无法在下一轮竞选中战胜对手。加之年龄关系,73岁的他在党内这次未获得连任提名。不过人们普遍认可:他的任内,切实地改变了中国。

 

985)     步入宪政

1977年大选,在野党推出了政声远播的、前届周内阁的卫生与环境部长、农业部长、其后的嵊州州长、华东大区巡阅使、资深参议员的蒋经国,作为本党候选人。

这位67岁、作风务实、思想开明的资深政治家多年来在他负责的各领域内多有建树,官声清廉。尤其30年前就在宝成铁路工程查处过“领率机构”并接任筑路总监,这对国民要求纠正当前铁路建设中弊端和贪腐的呼声,是个直接响应。因此当选希望颇高。

另一边,执政党方面代表们经几轮筛选,决定推出新人。前政务院秘书长、现任商贸部长的龚澎女士得到提名。

龚澎阅历也相当深厚。出生于日本横滨,在广州渡过童年。14岁进入上海圣玛利亚女子中学读书打下良好外文基础。19岁考入北平燕大历史系。在“12.9”运动中是当之无愧的卓越学生领袖。与此同时长期生长在南方的她却写出了颇有造诣的史学论文《清代汉人拓殖东北述略》!得到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赞赏,发表在1936年《禹贡》半月刊上。还参与翻译了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史实

1938年春奔赴延安,先后担任毛泽东和彭德怀的英文译员,并在华北农村从事两年农运、支前工作。

1940年夏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此后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30年。这期间跟随着总理走遍了世界各地。

龚澎,既是早期投身革命、受到长期锻炼和考验的干部,又是朴素无华、处事公正、党内声誉良好、外事经验丰富的活动家。在华夏国全方位开放、与世界贸易往来越来越多、同时海外各类矛盾也在增加、国际关系微妙复杂的当口,这样一位人选相当符合一大部分选民的心理。

1977年初大选中,两党候选人举行了数次激烈、而又不失风度的辩论,给民众奉献了文明、民主和机敏睿智的政治生态,成为选民们长期热议的选举话题。

 

986)     政治成熟

最终,在野党候选人蒋经国获胜。因为多数选民认为内政问题较为突出,而经验丰富的蒋先生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些棘手事务。

虽然从执政党变成在野党,但龚澎女士在大选结束后当即向胜利者发出贺电,颇受各界好评。海内外舆论认为:这说明民主竞选体制在这个国家已走向成熟~既是政治家的成熟,也是民众的成熟。人们不会为投票对象未能达成自己的意愿而怨天尤地、也不至于为了某些诉求不能马上实现,而进一步产生分裂。此后,“77竞选模式”成为历届政府顺利产生的一个范例。

新任的蒋总理也表现了政治家的豁达。参照周恩来时代以来,联合政府中吸收若干在野党杰出人士参政的先例,延请龚澎女士,担任主管外事和外贸的副总理。这既是团结选民、造就举国一致体制的良性举措,也是弥补他自己不擅长、也不醉心于外事工作的短处。因为他此时已被查出患有糖尿病等症状。除了事关国家安全的对苏关系,他不想被头绪纷繁的外事工作占去太多精力。

从1953年首届大选开始,到如今的1977年,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整整一代人已成长起来。他们是受过完整教育的一代,从小学开始就接受了民主观念、现代意识。这种自然而然的熏陶25年后已然结出果实。所谓“训政”阶段不知不觉地完成了。

华夏之邦已顺理成章地迎来了宪政阶段。

 

987)     经国济世

不算广为人知的史实是:蒋总理与前任的邓总理,在整整50年前竟是同班同学~关系挺密切。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这位15岁的尼古拉,班长是18岁的杨尚昆。同桌是19岁的乌兰夫。受这批同学影响,50年前尼古拉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团小组长就是邓希贤。由于当时俩人身材相仿,排队时总在一起。还免不了嬉笑打闹……不管小蒋入共青团是自愿还是“受胁迫”,可他毕生也并未申请退出。※史实

少年时代经历,对他后来成为“三民主义青年团”总书记颇有帮助。12年苏联生活也对他大有影响~所谓知己知彼。民间还有他“满脑子计划经济”的说法。因此,如今蒋邓之间既有执政党与在野党的理性争执、政坛角力,又有私下“少年相随、半世纪老友”的感性认知。彼此能讲真话、畅所欲言,沟通无碍。

这也使华夏政坛风气良好。并无“你死我活”的争斗,而很多危机都能化解于萌芽状态。

蒋总理任内建树,首先是平衡了“希贤兄前段”有所失调的国民经济。在民生的头等大事~农业方面,推出一系列新政策,连续3年的丰收也缓解了潜在的粮食危机。随后又在能源、电力、环保和制造业领域,推动了“十大建设”。

其次是完善吏治。建立了一整套新的监督机制,特别是重视舆论监督,以制约和制裁违法贪官。这方面,早年在上海惩治贪污腐败的经验教训给了他不少心得。此外从生活角度,蒋总理还倡导并厉行一种了“梅花餐”(即五菜一汤)标准,这使华夏各地日渐凸显的“餐饮奢糜”风气受到限制,大为收敛。

实际上在十几年前的周恩来时代,接待性的餐饮标准是“四菜一汤”。而“梅花宴”与之相比稍稍提高一点~也算某种“与时俱进”了。被视为国民生活水准已有升级的反映。但仍是对奢侈浪费的制约。

政改方面,蒋总理也有一项重大举措。他提出: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加速,政府官员过久地留任岗位已显得不合时宜。尤其在中国这种讲究人情人脉、爱拉关系、培植个人势力的氛围下,官员任期,绝不可过长!因此他建议把今后每届政府的任职期限调整为四年~以便与国际接轨!从而也遏制了开始抬头的官本位意识。

这项政改,尤其具有长远效应。

在他几番动议、乃至身体力行、亲自带动下,现行执政体制得以改进~从本届起改为每届任期4年。他在修宪会议上当场表明:愿从自身做起~仿效先总理率先垂范的精神。这个表态为他获得广泛赞许,也打消了各界对调整执政期限的疑虑。自此华夏国后继政府每届执政便以四年为限。这加快了岗位轮换和官员业绩考核,乃至加快了社会运行节奏和人才识别与选拔,影响深远。

蒋经国4年内政调整,殊为重要。给国家积攒了可观的后劲。

总理任期仅一届。期满时71岁的他以“身体原因”谢绝了续任。却留下一笔良好政治遗产。

唯有这期间国际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微妙、并棘手起来。给蒋经国带来若干困扰。他就此嘱咐了下届接班者。

华夏国民众也从政党轮替执政的体制中认识到,这是一种可以及时纠错的良好而合理的选择。

只有这样,人民的利益和需求才会被放到第一位,施政者才会时时处处顾及到选民们的喜怒哀乐,而不能肆意妄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