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群里的金丝雀

(2009-01-02 15:02:01) 下一个

     先在“读者”2004 第十四期上看到邓刚的“忧愁和忧郁”一文,忧郁被说成是生活优裕而产生的无聊的感觉。继而在“艺术人生”节目上看到崔永元坦诚他患有严重的忧郁症。最近又连续在报纸上看到中科院博士后茅广军和中科院博士生孟懿相继在北京和上海跳楼自杀。我实在忍不住想说几句话。我是一个从青春期就有忧郁倾向,一直持续到中年,并得了一次重病的教训之后才开始寻求转变的人。我想我自身的体验也许能够帮助与我类似的人早一点摆脱忧郁的纠缠,走上健康快乐之路;或者能够帮助与邓刚有类似想法的人澄清误解;如果还能进一步帮助生有性格敏感孩子的父母知道怎么对待这样的孩子,那将会让我非常快乐。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你周围的亲人、朋友、同事,你会发现有一些人天生性格特别敏感。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受到恶语伤害的时候。一般人或者会以牙还牙作同样的恶语反击;或者如落叶沾身,一拂即掉,丝毫没往心里去;或者大肚能容,咧嘴一笑了之。而生性敏感的人会感到极度的心灵痛苦,椎心泣血,痛不欲生。像阮玲玉因为“人言可畏”而愤然自杀。人们往往会不屑地说这种人“小心眼儿”,“小性儿”,“脸皮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当数林黛玉。大家对她都很熟悉,不必多说。而“脸皮薄”这句俗语竟然一不小心一语道破天机。医学界发现皮肤薄得能看见血管的人,容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邓刚也观察到了这一点,他说:“我还发现,有忧郁症的女孩子一般身材比较瘦弱,苍白的皮肤下面可以看到蓝色的血管,也许有轻度神经质,也许胃肠功能欠佳,而且睡眠绝对不好。”这正是典型的自身免疫引起的内分泌紊乱导致的忧郁症症状。  

       我对崔永元知道得不多。看过他主持的“实话实说”,但不到十次。读过他的自传“不过如此”。感觉他是个生性敏感的人。比如他书中讲到他母亲“对小学老师说,这孩子胆小,如果做错了事,不用直接批评他,批评他附近的人,就可以把他震住。这样做法的直接后果是,每天都觉得老师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最后一句有小崔式的幽默,读来却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焦虑影子。那个年龄段的男孩本该正是淘气得舅舅不亲姥姥不爱的时候,可见他的敏感与众不同。又比如因为数学老师当众砸了他一粉笔头,他从此患上数学恐惧症。且听他自己说:“对我来说,数学是疮疤,数学是泪痕,数学是老寒腿,数学是类风湿,数学是股骨头坏死,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当数学是灾难时,它什么都是,就不是数学。所以我请求各位师长手下留情,您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中少开一扇窗户。”多么铭心刻骨的苦痛!

       其实那个年代的老师这种做法司空见惯。我初中的物理老师,外号“大金牙”,真名倒不记得了,经常用粉笔头、黑板擦打学生。学生们哈哈一笑,全不当回事儿。而我知道自己承受不了这样的耻辱,走了另一个极端,所有功课全考满分。绝不给老师砸粉笔头的机会。老师还是说我“感情脆弱”。其实用错了词,应该是敏感。

     另一位典型的生性敏感的人是三毛。她小时求学也有类似小崔的痛苦经历。我虽然不清楚她后来患了什么病,又为何自杀,不敢贸然断定她患了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作为她忠实的读者,可以从她的作品里看出她是生性极为敏感的人。

       当然患忧郁症的人,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与生性敏感的人是三个互不包含的子集合。忧郁症,忧郁倾向与情绪低落又各自不同。情绪低落是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包括不会说话的婴儿。忧郁症也不全是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亲人的离去,生活中的挫折,遗传因素都可能引发忧郁症。我想探讨的主要是生性敏感的人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我是学数学的,并不懂医。只能把从自己的经历和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奉献出来。“将心比心”,当年我苦苦挣扎在那段孤独黑暗漫长的时间隧道里的时候,如果有人能告诉我这些,我大概不至于非去癌症的地狱里打翻身。

       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运作是产生抗体以进攻和抵御外界细菌和病毒的侵害。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免疫系统失常,转而进攻自身的健康细胞,不论是骨、关节、血液、脑、神经或其他部位,总之是认己为敌,乱杀无辜。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现在已经确定的有八十多种,包括慢性疲劳症、I 型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低下、红斑狼疮、风湿病、肌无力、过敏症、溃疡性结肠炎、白血病等等。当然不是所有这些疾病都是因为自身免疫引起的,比如甲低可以因为受过多辐射引起,或是饮食缺碘引起(大脖子病)。由自身免疫引起的甲低叫做“桥本甲状腺炎”。

       目前医学科学的进展还不能回答“人为什么会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这个问题。根据统计学的推断,最有可能的诱因,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污染。像工业废水、汽车尾气、电磁波辐射、杀虫剂、化肥、装修材料、日常生活清洁剂、食品添加剂、二手烟、有毒垃圾、化妆品、塑料制品等等。

       尽管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因为被进攻部位的不同有不同的症状,但大多会有下面的共同症状:

* 疲倦;

* 容易感觉累;

* 忧郁;

* 低烧;

* 常感到晕眩;

       所以感觉忧郁,可能正是你的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你应该警惕是否患上了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那么生活在同样的环境里,为什么有些人会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有些人不得呢?甚至控制一下遗传因素的影响,同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一起长大,同吃一锅饭,同住一栋屋,为什么还是有人会患病而有人不会呢?请你注意观察一下,患病的那个是否生性比较敏感?

       从前技术和仪器不发达的时候,西方的矿工下井时会向坑道里放一只金丝雀。如果坑道里有毒气,人还感觉不到的时候,金丝雀却会马上死亡。生性敏感的人就是人群中的金丝雀。他们的免疫系统比常人更敏感,更容易受到干扰。

       邓刚的文中也注意到了忧郁症常发的人群。他说:“忧郁是精神的、灵魂的。你必须读些书,识些字,懂得贝多芬是搞音乐的,毕加索是画画的,并且还知道喝咖啡时加鲜奶与加‘伴侣’的滋味有微妙的差异,这也许才有幸进入忧郁的档次。处于极度贫困的人是无法理解忧郁的”。暂时忽略这段话中的讽刺和调侃意味,其前半部分恰恰印证了容易患忧郁症的人通常生性敏感。

       很久以前生活在乡村的人,完全没有环境污染。吃的粮食是纯绿色食品,没有化肥、农药,也不用转了基因的种子。居住地没有高压线,没有汽车尾气,不受电脑、电视、手机、微波炉等电磁波的辐射。家俱是木头的,没有现代装修材料。不用塑料餐具、包装袋、保鲜膜。主食五谷杂粮,偶尔吃肉是农家用粮食青草喂养的畜禽。食草动物吃的完全是草,不会添加动物生长激素或是抗菌素。喝的是自然水而不是加了氯和氟的自来水。缺少诱发因素,所以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并不多见。并且受医学知识的限制,得了也不知道是什么。

       生活在现代的人,教育普及到各个角落。不读书不识字的人,一定不是一般的缺少敏感。你并不需要受大学教育才“读些书,识些字”,才知道“贝多芬是搞音乐的,毕加索是画画的”。所以在不读书不识字的这个人群中确实少有忧郁症患者。

       如果你恰巧是生性敏感的人,先不必自感不幸成为人群中的金丝雀。首先如果你有健康的心态,你通常不会患上忧郁症。况且你这一辈子会体验到他人两辈子甚至几辈子都体验不到的喜怒哀乐,那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伴创造而生的激动和喜悦,随感悟而来的心灵的愉悦。你该先庆贺自己这一趟走得值。象崔永元的玩笑:“患忧郁症的人都是天才”。不过别太把他的玩笑话当真。患忧郁症的人并不都是天才。一个人究竟能成蠢才、庸才、天才、还是别的什么“才”主要依赖于本人的其他素质。

       对于患者本人来说,往往明白自己的忧郁倾向,但难以确定是心理的,精神的,还是器质性的。尤其处于忧郁期的时候,看自己一无是处,看世界漆黑一团。完全丢失了客观、正常的尺度 (lost the correct perspective -- 我非常喜欢perspective这个词,绘画和生活双重意义上)。象近年发生的两起Illinois州和Texas州的两个母亲杀死自己的亲生子女的惨案,都因母亲的情绪没有引起家人足够的重视和关爱。如果你有幸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宽容慈爱的父母,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尤其是有幸遇见一位能懂得你关怀你爱你的伴侣,那是上天对你的不同寻常的厚爱,你一定要好好珍惜你的福气,并时常对你的伴侣说出你的感激。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幸运,就要自己找到感情宣泄的渠道。人们常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并不只是肉体的疾患,感情上的“通”尤其至关重要。

       敏感也许是天生的,但自身的努力却能拓宽和畅通生命之路。毛主席说过:“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真是至理名言。我过去就是有太多的焦虑恐惧,自己吓倒了自己。与人交往,别人一句无心的话,我也琢磨半天。别人一个难看的脸色,我就检讨自己哪里得罪了人。读书时,有个台湾来的教授,笑嘻嘻的送他出版的杂志给我看。我看过了没订购,他便从此不理我。在同一层楼里办公,天天见面。我主动跟他打招呼,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他当时在好几个研究生委员会里任职,我怕他给我小鞋穿,每天心里都很别扭,一想心里就“格登”一下。当时系里的中国学生叫我“女强人”,因为我做人做事该承担的决不推诿。不撒娇,不示弱,不投机取巧。只有丈夫知道我内心其实非常敏感脆弱。他给我撑腰打气,让我不必理那个教授,看他能怎么样。于是我也来个碰了头视而不见,结果什么也没发生。

       患病的人往往很难自救,因为世界在他眼里已经丢失了正常的尺度。亲人和朋友的帮助至关重要。我大学时候有个同学,就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跳崖自杀了。把我从泥沼里拉出来的是两个人,一位是“小牛姐姐”(虽只比我大一个月,处事有决断又有魄力),她帮我找了个好医生。另一个是我的亲姐姐,她告诫我“不要‘顾影自怜’,以为做出了牺牲就该得到认可和感激。付出了没有得到回报,就觉得自己委屈。”委屈是最有害的一种情绪。马克。吐温(Mark Twain) 也说过: "Don't go around saying the world owes you a living; the world owes you nothing; it was here first."

       如果你是一个敏感孩子的父母,不仅不能给孩子增加压力,还要注意说话用词不要伤害了孩子。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有一个朋友曾讲她的两个小孩,一个从来不必检查她的功课,门门优秀。偶尔做错一道题,便自责不已。而另一个孩子样样马大哈,反而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孩子长大之后,自信心会比好成绩走得更远。有了自信,才能有客观评价现实的能力,面对挫折困难才有承受力。而走了自大和自卑两个极端,则象通过凹透镜和凸透镜看世界,都失掉了正常的尺度。

     青春期里敏感自卑的少男少女,会无限放大自己相貌或性格上的小缺陷,把自己捆缚起来,不敢结交朋友,不敢追求爱情,甚至不敢接受自己理想爱人的追求。如果你是这样孩子的父母,要能平等地设身处地地对待孩子,帮助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客观地评价世界。青春期的反叛其实是父母和孩子两方面的问题。

        每个人在当今的社会里都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如果你恰巧是个生性敏感的人,要学会给自己来个“脱敏”治疗。增强自信心,对任何事情拿得起放得下,不苛求自己去攀登不切实际的高度,不给自己背负无法承担的重量。象诗人流沙河一样,学会“虚室生白”,打扫掉心里所有的烦恼、恐惧、歉疚、贪婪,让阳光射进来。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损人利己,“心底无私天地宽”。问心无愧,倒头便睡。当然在有意识加强心理治疗之前,请您一定先去查查内分泌功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