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

千山同一木,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正文

初 恋 只 在 一 瞬 间----------再观《伊豆的舞女》

(2012-01-31 22:44:48) 下一个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文学大家川端康成早期代表作之一,也堪称日本文学代表作之一,其文学成就与艺术美感令人过目难忘,而故事情节中那隽永清纯的初恋之美,也以超出文学界限的人性之美感染着世人。如同欧美电影界的《简爱》情结,每隔若干年便会重新解读,重新拍摄一样,《伊豆的舞女》自
1926年作为小说发表之后,已被日本电影界搬上大银幕七次之多,其中1963年的吉永小百合版,与1974年的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版,合称为最著名的两大电影版本。吉版我是在中学时代看的,而山版直到今天才得以一观。

 

事实上,在我多年的记忆中,只存在着吉永小百合版的《伊豆的舞女》。那时的我正进入初恋的季节,任何一点春风明月,青草依依都令我心底的情绪升腾,哪怕这些画面是来自别人的故事。在那部电影里,纯真的小舞娘,青涩的男学生,连绵的山峦,滴雨的屋檐,温泉的雾气,茶杯的花纹,那些一笔一划描画出的美好,都仿佛是我当时细腻的初恋世界的投影。

 

吉永小百合扮演的那个小舞娘,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有如少女时代的我,她的笑我懂,她的泪我也懂。无论怎样看,无论何时忆起,都觉得吉永小百合非常非常的可爱,这印象在此后多年中,有如真理般无可辩驳。犹记得片中印象最深的两处:小舞娘与男学生脸对脸下棋,到认真处,两人皆俯下身来细查棋路,小舞娘发髻上的花球不小心就蹭到男学生的脸,二人登时都害羞起来,立刻都坐直了身子;也记得一群人行走在山路上,小舞娘体贴地为男学生递去一根山竹当柺杖,发现长度不合适时,又跑回去换了一根。这一通折腾,小舞娘都是带着喜悦,不知疲惫地一路小跑,头上的花球随着奔跑一颤一颤的。男学生受了关心,站在崎岖的山路上甜蜜地微笑着。那些美好的画面,有如前世的记忆,依稀朦胧,却难以忘怀。

 

这两处情节来自小说原著,山口百惠版中也有。可是,但愿不是对吉版的初恋情结的干扰,我尽量客观地去看,却仍然觉得山口百惠版的小舞娘,只有青涩,没有可爱,一幅山口百惠招牌式的清纯又略带忧郁的面容而已,与《血疑》中那个将死的少女无甚区别。放大到整部电影中,清秀俊美的三浦友和虽足以演绎出男学生的情感,而山口百惠却只象个“通用版”青春少女,放在哪部青春片里都能凑合,而应付文学名著中的角色,却演技不足,表现乏力,难以完成充分演绎的任务。

 

在这样小小的比较中,我再一次用记忆的温情,擦拭了吉永小百合版在我心中的光泽,用无可置疑地口气告诉自己,吉永小百合是我心中永远的伊豆的舞女。

 

当然,每一个翻拍的版本,都有导演、演员自己的解读,与拍摄年代的影子,将几版放在一起做一比较,是困难的。如果再加上观者是在不同人生阶段观看的话,更难以客观评价孰高孰低。其实各版之高下并不重要,以电影的形式向世人展示文学名著的魅力,使观众有机会再次重新阅读文学名著里的人性与世情,即使是以另一种艺术体裁,并加入了他人的理解,也仍然会被川端康成这样的文学大家所表达的元素激起点点感怀。

 

八十年代看这部电影,我的脑电波里激荡的,满是人生的初次,感情的初次,可谓爱的初体验。到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再忆起这部《伊豆的舞女》,便感慨起小舞娘与男学生一朝邂逅,互生爱慕,挥手告别后却永不再见,任漫漫思念延展在余下的人生中,这真是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啊,怎不令人感叹离别之苦。然而生死离别虽苦,而如果互相思念的人,都活在人世,却因音讯阻隔仍然无法相见,又是怎样一种别样的苦呢?当时的我,感慨得不能自已,为此还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杂志上。

 

多年以后的今天,有了 facebook,那些人生不相见的感慨一下就老旧了。现代联络、交通的发达,还让一些吟咏了上千年的文学艺术的主题都自动消失了,比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比如少小离家老大回。

 

然而,人,虽然在不断地克服一些功能性的问题,却永远无法彻底解决那些涉及人性与情感的问题,几千年前如此,料想几千年后仍然存在,社会等级的阻碍永远是不同阶层的人们难以跨越的鸿沟,有着明媚前途的男学生只可能暂时地喜欢一下江湖卖艺的小舞娘,为她的清纯可爱美丽所打动,但在离别之后,却永远不会再来找她,甚或娶她。故事的最后一幕,永远只能是男学生的乘船远离,和小舞娘岸边的奔跑挥手。

 

吉版的结尾,是已经成为老教授的男学生的弟子带了同样是舞蹈演员的女友,快乐地奔跑在大街上,仿佛男学生与小舞娘再度快乐地相逢,尚给观众留下美好的想象空间。而11年后,出自同一导演之手的山版结尾处,还原给了观众一个过于真实的世界:男学生凝视着小舞娘送他的发梳,潸然泪下,而同一时刻的另一个地方,小舞娘面无表情地跳着舞,身上却被烂污男人的脏手抓摸着。也许这就是更加年长成熟的导演想表达的--------不被社会等级制度认可的感情,只能在一瞬间绽放,美丽过后,各自总是回到原有的人生轨道上,谁都无力去改变。

 

其实又何必把话说的这么清楚呢,谁不知道男学生与小舞娘,一生之中只有这唯一一次的交点,从此之后便是你我的陌路。那远去的汽笛声,与岸边拚命的挥手,就是两人记忆里告别的定格。

 

也许,引人永远感怀的美好真的都是没有结局的,宛如薄暮的哀愁一般,交织着无奈与美好。那些美丽的初恋,总在最初的笑靥绽放之后,慢慢淡入记忆的珍藏,仿佛《伊豆的舞女》原著中的结尾所描述的那样:“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愉快。”

 

                                                                                                    2012年元月3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